首页 >> 中医美容

安兰德那个不安分的女人节能

中医美容  2020年10月03日  浏览:2 次

哲学家喜欢她或憎恨她,而大多数人从不接受她的观点。文学界从不曾承认她,但她书的销量超过那些否认她的权威们。

这个征服如此多头脑人物的女人对男人来说,他们最愿意与她相会的地方不是情人旅馆,而是客厅和会议室。他们和她在一起不是探讨珠宝、美酒和性,而是资本主义、尼采和示威游行。

格林斯潘这样描述这个女人和他的关系:“经过与兰德长时间的讨论和多次论争到深夜,她使我思考,为什么资本主义不仅是有效率和可行的,而且是合乎道理的。”

安·兰德当然知道她对这些男人意味着什么:她是他们的精神教母。

我从未见过你的真身,但是我不必见你。我闭着眼睛就可以画出你的脸,因为我的灵魂永远倒映着你的光辉。我的画就是一部收音机,播放的歌曲全都是你。我没有生命,只有画,我没有画,只有你。

——安·兰德《理想》

据说,有一个美国女作者,却有了哲学家的声誉。她的小说,被列为美国共和党人的必读书目。据说,她的作品的销量仅次于圣经。

安·兰德,一位俄国移民,是资本主义信念集中体现,成功女性创业精神的杰出代表。这位女性在21岁时登上艾丽斯岛,不会英语,袋中只有55美元,便梦想通过写作改变世界。

她推进着世界对社会政治经济学思想内容的改变,对商业、政府和经济哲学都有巨大影响,她的名字与幻想家的普罗米修斯气质如此相似,她在大多数心理学杂志上被列为典型的直觉-思维个性的代表。

安·兰德崇拜自我主义和自由的个人主义,使她成为主观主义哲学(理性的自私道德观)和意志自由主义政党(反政府主义政党)的代理人。

对于她的形象和生活哲学观一个永久的贡品,是1982年在她纽约市的葬礼上,用鲜花挤出一个巨大的美元符号,来尊重她对资本主义生活方式的崇拜。直到临死时,兰德还坚持认为 受启发的自私 是唯一值得追求的形而上学和认识论的体系。

她是第一流的创造天才,对于美国的政治体制、教育家、哲学家和各种创业家,包括书中的大部分妇女都产生了巨大影响。她的影响来源于她不断致力于写作和报告,内容是她两本最畅销书,树立起“理想人物”和“理性个体”形象。

兰德的个人哲学观基础是:“人是个英雄个体,以自我幸福为他生活的道德准则,以富有成果的业绩作为他最可贵的行动,以理性作为他唯一的主宰。”这段话可能已深深印入书中所有十三位当代幻想家的心灵深处,每个人都从不同方面效仿着这种哲学。

这一理伦观同样集中体现在兰德生活中女性榜样凯瑟琳大帝身上,以及其他历史上的伟大女性如玛格丽特·米德、居里夫人、里切尔·卡森和特蕾沙嬷嬷身上。

生活经历:我要写人们应该能够怎么做,而不是他们是怎么做的

安·兰德1905年2月2日出生于有着凯瑟琳大帝残存痕迹的俄国圣彼得堡市,她在她的榜佯凯瑟琳大帝影响下,充满艺术品味和反叛特性。

她是自我奋斗的犹太商人弗兰兹的长女,她崇拜父亲;有一位她讨厌的唠叨罗嗦的家庭妇女母亲安娜,她取名艾莉莎·罗森堡姆。兰德是三个女孩中的长女。

她是个早熟的孩子,在托洛茨基、列宁和斯大林在她的祖国进行革命时,她5岁便自己学着看书写字,虽然她的哲学观与那时代截然相反,她还是那个时代的产物,她是个内向的孩子,以书为寄托,10岁前便迷恋法国小说,维克多·雨果是她挚爱的作家。

她9岁时便决心成为作家,以典型的普罗米修斯风格: 我要写人们应该能够怎么做,而不是他们是怎么做的 。兰德最喜爱的小说是《悲惨世界》,她最喜欢的人物是塞勒斯,冒险小说中富有牺牲精神的法国主人公。

兰德说,在那么小的年纪,她已将“原则”作为自己思维中的重要部分,开始以宏观的超越生活的方法思索问题。她说:“我开始问我自己一个观点为什么?因此我不记得故事源自何处——它们是‘整个地’蜂拥而至的”。

兰德描绘自己童年是个“英雄崇拜者”,她说:“我对于任何认为妇女的位置在家中,而年轻女士要成为淑女的主张都极其愤慨,我总是偏好……智能品格,而像这类妇女总引不起我的兴趣”。

第一次世界大战使9岁的安·兰德深受打击,因为圣彼得堡遭受袭击,全家几乎丧命。她12岁时俄国革命爆发,她父亲丧失了一切,他成为又一个劳动者,竭力维持全家生计,保护他们遭到敌视的赤色分子欺侮,这给兰德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象。

当她少年时第一次听到共产主义的说教:“你必须为祖国而活着”,认为是她所曾听过的最让人憎恶的概念,因而她倾其一生来证明这是错的。

她说在1 岁时,维克多·雨果对她影响最大,因为他比所有人都站得高看得远,他的作品使她相信以文字来取得伟大成就的力量。

兰德说: 维克多·雨果是世界文学中最伟大的小说家一他从不设置任何无谓的价值,不在书中也不在生活中设置。 这便是安·兰德倾注于撰写立足于英雄成就的史诗场景故事的原因。

在17岁时,她告诉深受震惊的大学哲学教授:“我的哲学观还不在哲学史之列,但它们会成为其中一部分的”,他给她A,来赞赏她的大胆自信。在大学时,表兄读了尼采哲学、而当时兰德还没听说过,他给她一本尼采的书并预言: 这个人的作品你应该看,因为他与你的主意很合拍 。

职业生涯:兰德所受教育是世界由法律和种族操纵,这注定要让人成为被利他主义和享乐主义支配的平庸的动物

兰德16岁进列宁格勒大学,1924年19岁毕业时获历史学学位,在她21岁赴芝加哥作两周访问前,做博物馆导游。然后她与家人永远道别,再也不打算回去。她说:“我那时把美国看作世界上最自由的国家,有个人位置的国家。”

兰德抵达纽约时不懂英语,也没带什么东西,只有通过母亲变卖手饰后买的一台打字机和一些衣服。有趣的是,这位富有创见性的俄国移民选择安取代她的名字爱丽莎(或爱丽丝),而根据打字活字逻辑从姓雷明顿·兰德中取出自己的姓。

在到达芝加哥后几个月,兰德搬到好莱坞,以在电影业中谋到表演写剧本的职业。她遇见了漂亮的年轻演员弗兰克·奥考诺,在1929年与他结婚,与奥考诺的罗曼关系,很大程度上基于她即将到期的签证,她的婚姻摆平了移民官员,于19 1年准许她成为美国公民。

他们婚姻关系长达50年,他成为她的朋友、知己和,但她从没有随她的姓。她一直希望成为杰出作家,决定保住自己的姓来作为未来的证明,即使这是一个打字机上的缩名。

兰德在19 年写作并完成了第一个剧本《庇檐传奇》,于19 4年在百老汇上演过一段时间,这刺激兰德写第一部小说《我们这些生命》,于19 6年由麦克米兰公司出版,这是她第一部反对极权国家和那些为国家“牺牲”自己的人的作品。

接着兰德又开始写第一部伟大小说《本源》,她花了4年才完成,那时,这位工作狂常常一连 0个小时坐在打字机旁,不吃不睡。

哈沃德·洛克是《本源》中的主人公,也成为兰德阐述自己哲学的主要渠道。洛克是她第一位英雄,被刻化成“理想的人”,小说是善恶之间的决斗,洛克代表 善 ,官僚机构是“恶”。

兰德的丈夫,在《本源》成为轰动性小说后告诉,“她极其坦诚…她从不奇怪自己将成功,问题在于要花多长时间”。时间并不长,到了194 年,《本源》得到许多重要评论家的赞扬,并称这是可观的成就。

194 年5月,《纽约时报》书评称她是“伟大作品的作家”,具有 奇妙和机智的头脑,构思壮观、巧妙、作品犀利的能力 。此书在1945年26次列为全国最畅销书,兰德被约请为加利·考伯主演的影片写剧本。她开始踏上成功之路。

兰德在圣彼得堡还是个少女时,便已开始写《国歌》,此书最后于19 8年出版,因为她知道像这种 保护自我主义 的小说在布尔什维克的俄国是无法完成和出版的,她等到1926年到美国以后才完成它。

刚到美国时,兰德先当临时场记,为西西尔·B.德米勒写剧本,在大萧条时又去当女招待,常常当秘书。

在她写两部立足于主观主义哲学思想基础上的伟大小说时,她又常常以自由撰稿来支付日常开销,兰德的作品有《我们这些生命》(19 6)、《国歌》(19 8)、《本源》(194 )、《阿特拉斯耸肩》(1957)、《为了新理性》(1961)、《自私的美德》(1964)和《哲学——谁需要它?》(1982),这七本书在过去40年里销出近 000万册。

在《本源》出版后,文学评伦家劳林·博雷特评论说: 有思想的好作品现在难得出现,这是我所知道的由一位美国妇女写成的唯一一部有思想内容的好小说 。后来《 》杂志在1964年写道: 安·兰德……是当今美国最富盛名,最具理性思想的名字。

兰德的两部作品现在已被作为经典之作,而在当初,专家和出版商都曾拒绝出版,他们认为《本源》和《阿特拉斯耸肩》 太理性化 和 不会有很大市场 。

有12家出版商拒绝出版,他们认为书中观点太多,没有故事情节,鲍伯斯·麦利尔公司在不抱什么希望的情况下还是出版了它。《本源》在以后10年中销售400万册,成为精典传世之作,好莱坞最后将这拍成电影,由加利·考伯主演哈罗德·洛克——一位维护个人主义和自我主义的主人公。

兰德所受教育是世界由法律和种族操纵,这注定要让人成为被利他主义和享乐主义支配的平庸的动物,这两部作品的目的就是揭示共产主义是创造性和革新人物的致敌,用洛克的话来说: 我们所处的这一世界是无法让自己生活的世界 。

书中洛克这一形象始终是个反传统性的理想典型人物,也在很大程度上代表着书中这1 位杰出女性。

安·兰德于1946年《阿特拉斯耸肩》中,以启示性的主题 谁是约翰·戈特 写成第一主题,又在以后的12年中试图通过哲学意味的对话来回答这个问题。在书出版后有关约翰·戈特的著名广播稿花了两年才写成,总字数达50万(我们这本书只有17.5万字)。

安·兰德有其独一无二的风格,她绝不允许出版社对她的对话稿删除一个字,她会问:“你会删除《圣经》内容吗?”书中的英雄是真正的“人的思想”,这一思想贯穿在主人公约翰·戈特身上,他实际上是兰德的另一个自我。

《阿特拉斯耸肩》主要致力于“维护资本主义道德”追求 理性”。兰德传播着使书中1 位妇女成为伟人的同样的信条,“每个人都能自由地达到自己所能够或期望的高度,但是只有他所思维到的程度才决定他将达到的高度”。

《阿特拉斯耸肩》更像史诗神话,而不像小说,它揭示了群体社会哲学性错误。约翰·戈特是人类创造精神的集中体现,这从他的话语中看得再清楚也没有了:“我将绝不为另一个人活着,也不要求别人为我活着”。

戈特与此相似的举动是在沙堆上画出一个巨大的美元符号声称:“我们正走回到世界”。安·兰德鄙视利他主义和享乐主义,以下述精辟论述阐述尼采的“超人”概念,“强者必操纵,弱者必消亡”。

她把“超人”的所有完美品格都注入到约翰·戈特身上,他是“顽强的理性”、“坚固的自尊”和“无情的现实主义”的化身,谈到资本主义时,戈特说:“没有相似的成就,没有集体的创造,一个伟大发现的每一步发展,都留下它始创人的名字一过去不曾有集体成就,现在也没有,将来也不会有,不存在集体智慧”。

《阿特拉斯耸肩》与陀思妥耶夫斯基《罪与罚》,一样也成为经典典哲学小说,自1957年来,它已销出500多万册,现在每年销量仍达10万册。

在取得《阿特拉斯耸肩》这一巨大成就后,安·兰德在接下去的时间里维护和宣传主观主义哲学信条,《安·兰德书信》持续几年宣传主观主义哲学思想。现在哲学课程中也用兰德的书作为形而上学和认识论方面的教科书。

兰德对社会和资本主义起着巨大影响,她对柏林墙消亡所起的作用可能超过世上所有政治家和官僚机构的力量。纽约市的内森尼尔·布兰登研究院是主观主义哲学的中心,阿兰·格林斯潘是60年代毕业的25000名学生中最有名的。

格林斯潘成为理查德·尼克松总统和吉洛德·福特的经济顾问,现在是联邦储备委员会的主席。兰德自己在六、七十年代成为许多大学校园的客座讲师,在哈佛、耶鲁和哥伦比亚大学阐述主观主义哲学。

迷人的工作狂:她最喜欢的座右铭是“检查你的严密,观察你的含义”

安·兰德具有宏观眼光的独立气质和工作狂风格,她是内向、直觉-思维气质个性,她的普罗米修斯气质常被心理学家测试个性中作为描述创造、革新个性行为的典型。兰德被看作自己信仰的教条者,在与不具才能者相处时甚至傲慢清高。

她在某种程度上是个遁世者,急不可耐地爬上顶峰。她在1967年和1968年三次在乔尼·卡森节目中露面,成为NBC深夜节目收到信件最多的人。马克·沃拉斯曾不愿采访兰德,因为她是个让人难对付的采访对像谷歌还推出了Gmail、谷歌地图、视频共享站YouTube、Android操作系统及其他产品和服务。。

兰德答应采访的条件很苛刻:要保证她单独受采访,内容不被剪辑,不提问引自她敌人的话语的问题,否则她便不接受采访。沃拉斯说她的采访组被她诱人的个性迷住了,当他和同事进行预访时, 他们都喜欢上她了 。

安·兰德从不对任何事支吾其辞,她是个真正的反叛者,不断责骂自由主义:“知识是御用课堂的寄生物”。她称自己最喜欢的当代作家米基·斯设莱尼是真正的道德家,他的人物黑白分明,绝不会是灰色的,“我对灰色不感兴趣”,她对人的看法也如此。

兰德极其超脱,对许多问题很重视。在70年代末丈夫去世后独自生活的情况下,她还是个工作狂,听听古典音乐,以解放者的姿态探讨她的哲学。

她最喜欢的座右铭是“检查你的严密,观察你的含义”,显示了她对生活和哲学的严密和逻辑方法。兰德的律师观察概括了她的个性:“与安·兰德相处无异于读了思维运用的博士后课程……她的洞悉力和才华如此明亮,我想任何人都无法熄灭它,《本源》便是安·兰德”(B·布兰登,1962)。

安·兰德是亚里士多德迷,采用他的格言:“虚构比历史更具有哲学重要性,因为历史只是以本来面貌重现事实,而虚构却以它们可能有和应该有的面貌显现出来”。

兰德一生中反对女权主义,而认为男人更优越,但她认为《阿特拉斯耸肩》中黛格尼·泰格特是 理想的女性 ,她认为爱不是一种自我牺牲,而是 对自己的需要和价值的最深刻的肯定,那是为了你自己的幸福才需要有个你爱的人,这是你能付给那个人的最大的赞赏和贡献 。

兰德认为自己在14岁时就是个无神论者,她在日记中写道:

首先没有理由相信上帝,因为这种信仰没有依据。其次,上帝这个概念是对人的侮辱和贬低——这意味着最高境界无法被人类所达到,说明他是低等生物,只能对自己永远无法达到的目标顶礼膜拜。

安·兰德的个性气质与凯瑟琳大帝、爱因斯坦、爱迪生、毕加索和书中大部分女领袖一样;她具有普罗米修斯精神,不管别人赞同还是反对她的信仰,她的哲学观决定着她。用她话来说,她“是把人看作一个英雄个体,以自我幸福作为生活的道德准则,以富有成果的业绩作为最高贵的行动,以理性为自己唯一的主宰”。

安·兰德的婚姻与恋情:理性相悦型 交流

安·兰德于20年代与一位艰苦奋斗的演员弗兰克·奥考纳结婚,“因为他是如此英俊”,他是她潜意识中深深崇拜的那种主人公形象的体现,她希望生活在主人公周围,而奥考纳是个活生生、有血有肉的好莱坞人物。

他比她大6岁,婚姻使她轻而易举地得到永久签证,并在19 1年成为正式公民,她后来说,她举行了枪声下的婚礼,山姆大叔正持枪以待。奥考纳成为她终生的和知音,尽管她到50年代中已与内森尼尔·布兰登保持了1 年的恋情。

在布兰登还是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的加拿大籍学生时,他被《本源》迷住了,兰德成为他的老师,布兰登崇拜兰德,他们俩关系越来越密切,1954年,这种师生关系演变成感情上和实质上的恋情。

据内森尼尔的妻子芭芭拉·布兰登说新疆航空公司共在乌鲁木齐市开设了6家售票处,兰德这位彻底的理性思维女性,请布兰登妻子和他一起出面,以对这一感情危机作出一个理性而明智的决定,兰德说服他们相信这种恋情是哲学上所谓的对所有人都有益的“理性相悦型 交流”。

布兰登比兰德小25岁,他崇拜她,是她作品和哲学的忠实信徒,兰德把他俩的恋情看作两个同源灵魂的性释放,更确切地说,是她即将完成小说《阿特拉斯耸肩》的一种隐喻场景,安是黛格尼·泰格特,而内森尼尔是约翰·戈特,他们的幻想将在资本主义的心脏——曼哈顿中以真实的生活演绎出来。

内森尼尔的妻子对传记作家谈起兰德:“安从不喜欢生活于现实或爱上现实,这在安的梦想世界中是一个危险或怪诞,甚至与布兰登发生关系时也不例外”。

布兰登成为兰德的恋人、知己和主观主义哲学衣钵的继承人,他毕生致力于传播这一信条。他创办《主观主义者简报》,进行世界范围的哲学交流,他出版《安·兰德书信集》,阐述资本主义,布兰登是传播主观主义哲学的最重要人物,这一思想最后成为意志自由主义政党的纲领。

1958年,布兰登爱上了一位更年轻的妇女,准备理智地与兰德分手,她那时已6 岁,而他只有 8岁,而兰德把他的这种拒绝看作对真理的否定,潜意识中,她明白其中的真正原因——是由于她年龄引起的。安·兰德愤愤不平,再也没和布兰登说过一句话。

兰德的事业优先于她生活中的每个方面,她从没考虑要孩子,根本没有时间,她把生育年龄全部用于完成她毕生的梦想,写作本源。不久,到了1946年,她写了《谁是约翰·戈特?》——她那时已41岁——她一刻不停地完成这一挑战。

弗兰克·奥考纳是她的支持,追随她走在这条生活道路上。安·兰德牺牲一切实现儿童时梦想:她的俄国家庭,她丈夫和她的母亲天性。她会说这是个很小的代价,因为她已实现了童年的野心,创造出在文学和哲学世界中将流芳百世的精典作品中的“超人”形象。

安·兰德宏观的视野和直觉成功

兰德的宏观视野和直觉思维个性使她取得巨大成就。她用自己几乎不会讲的语言写出历史上最伟大的哲学史诗小说,她之所以取得这一成就,是因为她从没有丢失童年的目标,致力于将英雄变成社会中伟大的哲学代言人,哈沃德·洛克成为个人主义的完美代表,约翰·戈特则代表着理性。

用兰德的话说:“《阿特拉斯耸肩》是悬念故事,不是关于谋杀人命的悬案,是关于人的精神的谋杀——重生”。兰德认为《本源》的基础是 理想的人物 。她的气质赋予她看重生活中可能性和机遇的力量,这使她鄙视任何形式的否定成份,尤其是与利他主义、享乐主义和集体主义相联系的平淡无奇。

兰达对于英雄和超越生活人物的想往,不仅来源于童年生活,也与她生活的宏观视野有关,她常以整体观看待世界,以创建性作为正确的核心。冒风险和革新是她的偶像,这在《阿特拉斯耸》中的约翰·戈特的论文中有简洁明确的表述:

在任何理性努力领域中创造新观念的人——发现新知识的人——永远是人类文明的慈善家。……与他所耗费的精神能量相比,那些创造新发明的人只得到了极小部分的物质回报,不管他赢得了多少财富,赢得了多少钱财,都是微不足道的回报。

这段话是对非凡的创业、创造和和革新活动在哲学上和人格上的阐述,兰德的普罗米修斯精神与她的哲学信条相一致,都从以下这句话中概括出来: 我断言,任何将成功称为幸运的人,从来不曾有所成就,也不具备一丝一毫成就所必需的坚持不懈的努力精神 ,这句话是直觉思维型,以宏观右脑方式看待生活者的本质,这种精神气质是所有伟大成就所必备的,对生活中所有伟大成就者,无论男女都是关键因素。

安·兰德引起大多数自由主义者和知识分子的嘲笑和厌恶,她深切感到世界是 黑白分明,不是灰色——非善即恶——也不存在什么判断标准,决定你选择你知道是恶的东西 。调和从不出现在她的词语中。

哲学家喜欢她或憎恨她,而大多数人从不接受她的观点。文学界从不曾承认她,但她书的销量超过那些否认她的权威们。

当然没有人会以冷漠的态度谈到兰德。这位创业界的完美代表 对长达2500年的文化传统提出了挑战 ,结果必然引起大多数宗教、政治体制和经济观念的震荡不安。

兰德深信个人冒风险的自由,是那些乐于冒险改变现存事态方法的人的代表。这就是创造天才、创业和革新活动的本质,安·兰德是取得这些领域成就所需要的哲学观和气质的精髓代表。

兰德于1982年 月8日在她热爱的纽约市去世。《纽约时报》写道: 安·兰德躺在她自己选择的标志旁边——一个六英尺大的美元符号 。如果兰德多活8年,便能目睹可恶的柏林墙的倒塌,共产党在俄国的消亡,他的受启发的自私由此将能完全实现。

安·兰德注定成为历史上资本主义体制哲学的最强音,不亚于马克思对共产主义的作用,她的《阿特拉斯耸肩》也会与马克思的截然不同世界观和思维方式的《共产党宣言》相媲美。

安·兰德是个完美的“创造天才”,她模仿自己的偶像凯瑟琳大帝,她在小时候说:“我觉得我就像凯瑟琳”。

在55岁时,她说:“你听着,我仍然在等待这一天”,取得凯瑟琳一样的成就。我相信,历史也会对安·兰德作出不亚于凯瑟琳的评价,她是真正伟大的俄国女性,勇于改变世界,并有胆魄走出这一步去实现它。

安兰德的作品为什么会有如此这般的影响力?

主要是因为她用小说形式传播了一种前所未有的哲学思想——客观主义。

通过她的作品,就她的主要思想,基本可归纳为三个源泉说:

第一,一个人理性的自私,也就是在不损害他人前提下的利己,只为自己活著,不仅是道德的,而且是道德的源泉。

自私自利,古往今来,从东方到西方,都被和“不道德”连到一起。但安兰德却颠覆了这个概念,提出利他主义、自我牺牲,甚至为别人活著,尤其是共产主义那种毫不 利己、专门利人的说法,不仅是虚假的,更是不道德的,因为它为建立集体主义的集权社会提供了底座——只有牺牲个体,才能举起集体的旗帜;在这个光辉耀眼的 旗帜下,就有了践踏一切个人权利的理由。

而谁掌握了权力,谁就主宰了这个集体。“那个向你宣讲牺牲的家伙实际上在讲奴隶和主人,他要当主人。”他说 代表“人民”,西方左派喜欢喊为“公共利益”,就因为这些概念是抽象的,没有明确的内涵,于是权力者就可以宣布代表人民,代表公共利益,然后以这种名义剥 夺具体的个人权利。

一位古罗马皇帝说,希望人类只有一个脖子,这样他就能一刀斩断。兰德说,“集体主义”就等于把人类变成一个脖子,独裁者就可随意拴上皮 带。看看人类历史,所有的暴政,所有的政治大恐怖,哪个不是在为群体,为人民的利他主义动机下发生的?所以兰德疾呼,人与人唯一正当、良性的关系,是交换 劳动成果,不干涉他人利益。

为个人的幸福而活著,实际上是人类一直存在的常态,但却被各种利他主义、群体主 义价值所扭曲。安兰德有勇气说出这个真实,更有智慧去论证它的道德性。

在西方文明的进程中,最重要文件之一是美国独立宣言,它主要提出人有三大权利:生命、自由和追求幸福的权利。但可能很 少有人想到,这三大权利,都是指个人,你自己,而不是某个群体的权利。

美国先贤们早就确立“利己”的个人权利观。美国所以成为全世界最自由、最富有的国 家,如果用两句话概括其原因,就是她确立并实践了两大原则:限制政府权力,保护个人权利。

兰德提出的“理性的自私,合理的自利”,就是再次确立个人主义的 原则,用它来对抗高举“利他主义”道德大旗、实际残害每一个个体的群体主义。

第二,个人的创造能力和创造性的结果,是幸福的源泉、是价值的源泉。

那些主观为个人幸福而创造着的人们,用他们的劳动成果,在客观上为社会提供了财富。这不仅带来个人幸福,也是高尚的。而那些好吃懒做者、不用自己的头脑思考(而顺应群体思维)的思想寄生者,是不道德、 不高尚的。而且这种依赖和寄生,为政府主宰一切、走向集权社会提供了可能。

因为“创造者关心的是征服自然,而寄生虫关心的是征服他人”。思想寄生者要靠人 际关系生存,而创造者则孓然独立。

安兰德认为,对于一个人来说最重要的是:他怎样对待自己;而不是别人认为他怎麽样,或他为别人做了什麽。他自己创造的价值,是自己幸福的源泉和尺标,而不是他人的看法和他人的需要。

西方的资本主义和自由市场就为这种个人的创造性劳动(包括思想)提供了最合理、 最公平的交易平台。

兰德认为,“如果人们都在公平交易的原则下生活,让理性,而不是暴力作为裁判,那麽最后一定是最好的产品,最佳的表现、最有能力的人胜出。”而用来做产品交换的金钱,不仅 不是“万罪之源”,反而是创造力的象徵。

英文的挣钱是make money,直译过来应该是“创造金钱”。兰德说,“这个词包含人类道德的精华”,因为在真正、正常的资本主义社会,钱所代表的,是创造性劳动,背后的价值是个人主义和自由。

安·兰德去世时,包括前美国联储会主席格林斯潘等她的崇拜者,在供人们参观的她的遗体旁,摆放了一个巨型的美元$标志,象徵她所推崇 的、建立在公平交易基础上的资本主义价值,和她为捍卫资本主义所做的贡献。

第三,理性是发现和认识真理的源泉

尊重理性,就是尊重人本身,人是第一位的, 人是根本,而不是任何神秘的虚幻世 界。安兰德特彆强调以人为本,人的独立思考的价值。她说,“生命是必须购买的价值,而思考是唯一能买得起它的货币”。

安兰德曾这样总结她的哲学:“人是一 种英雄式的存在;自己的幸福是人生的目的、道德的准则;创造性的成就是他最高尚的行为;理性是他唯一的绝对标准。”

上述“三源泉”说,是我自己根据兰德的作品、以及她的演讲等,对她的思想和客观主义哲学所做的一个大致的概括、总结。兰德本人并没有明确地这样用“三个源泉”来阐述她的哲学思想。我这个概括既不够细緻、也不够完整;有兴趣的读者请从兰德原著中获取其基本思想精神。

兰德的思想对美国人的影响是巨大的。1991年,美国国会图书馆和全美最大图书 俱乐部做了一次读者调查,在被问到“ 最影响你一生想法”的书时,安·兰德的《阿特拉斯耸耸肩》仅次于《圣经》,排第二位。今天她的书越来越热卖,更反映出美国人在经济危机之际,对个人自由等 价值的思考和重视。

安兰德语录:

1

矛盾是不存在的,当你发现你面对矛盾的时候,查查你的前提,你会发现它们中有一个是错的。

2

问题不是谁允许我,而是谁会阻止我。

每一代人中,只有极少数人能完全理解和完全实现人类的固有才能,而其余的人都背叛了它。不过这并不重要。正是这极少数的人将人类推向前进,而且使生命具有了意义。

4

人类一直被教导著去接受这样一种观念——人类最高的美德不是获取,而是给予。然而,如果没有被创造出来的东西,人是无法给予的。创造要先于分配——否则就无物可资分配了。

5

是人则独立思考,独立工作。是人则不能掠夺、剥削或者统治支配他人——要独立。掠夺、剥削和统治是以受害者为前提的。它们本身就包含著依赖他人。它们就是二手货。

6

我以我的生命以及我对它的热爱发誓,我永远不会为别人而活,也不会要求别人为我而活。

7

唯一合理的理解是当有牺牲,必有人获得牺牲品。当有服务,必有人享受服务。和你谈牺牲的人正是在和你谈奴隶和主子,而他正准备当那个主子。

8

有创造性的人的动机,是对成就的渴望,而不是企图打败他人。

9

自我主义者并不为自己牺牲他人,他并不通过别人来发挥作用。他不为他人而存在,也不要求他人为他而存在。——这是人与人之间唯一的兄弟情谊和相互尊重的形式。

10

成就你的幸福是你生命的唯一道德目的,而幸福——没有痛苦或盲目的自我放纵——是你为人诚实正直的证明,因为那是你对实现你的价值的渴望的证明。

11

真相不是为所有人,只是为那些寻求它的人而存在的。

12

在所有得体的人际关系中,并不存在谁为谁作出牺牲的问题。当双方都希望通过自己的劳动,为了共同利益交换成果时,才是唯一可能的平等关系。

1

一切适合理性生命存在的即是善,毁灭它的即是恶。

14

如果你以道德的名义接受“义务”的概念,那麽“义务”将会毁灭道德。

15

别人的需求不能成为你个人生活的道德负担,更不是你存在的道德前提。

16

理性与自由互为充要条件,不可分离。一个人是理性的,他必然自由;一个人自由了,他必然是理性的。

17

自然界的事物都可以被改造,以服务于人类,但人类自己却不应该,也不是自身的手段。

18

记住∶邪恶是需要受害者支持的。

19

人类是真正的英雄∶以幸福作为自己生活的道德准则,以实质成就作为自己最高贵的行动,以理性思考作为自己唯一的主宰。

20

每种争议都分成两派∶一派是正确的,另一派是错误的,但中间派永远是邪恶的。

21

当你判断某人德性的时候,请听他对金钱的理解∶诅咒金钱的人通过不正当的手段获取金钱,尊敬金钱的人则依自己的本事赚取金钱。

22

世界上没有任何靠得住的权威,靠得住的只有自己的独立判断。

2

人的创造源于对成就的渴望,而不源于击败他人。

24

就现实而言,只有极少数人为捍卫真理而亡,却有千百万人因屈从谬误而亡。

25

你不能把这个世界让给你所鄙视的人。

26

上层阶级是一个民族的过去;中产阶级是它的未来。

27

地球上最少的少数派是个人。那些否认个人权利的人不能自称是少数派的捍卫者。

28

钱只是一种工具。它会把你带到你想去的地方,但不会替你开车。

29

我可以为你去死,可是我不可能也不愿意为了你而活着。

0

当你不认可人的思想,并企图用暴力统治人类时——屈服者已无思想可交,有思想的人则不会屈服。

本文由北京文艺综合句子迷、搜狐百科、百度百科综合整理,图片均来自百度,转载请注明出处

(:王怡婷)

宝宝不爱吃饭怎么办
松原白癜风专科
宣城哪里的白癜风医院专业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