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医新闻

病毒性心肌炎中医治疗有绝招

中医新闻  2019年10月11日  浏览:6 次

  摘要:急性期出现高热,咽痛头痛,心慌心悸,烦躁不安,舌尖红苔黄,脉数。其症状类似风热感冒,很容易误诊。由于其病机为风热邪毒外袭,沿经内犯心脉,而致心肌损害,治疗应以清热解毒为主,养阴宁心为辅。

  病毒性心肌炎是各种感染性心肌炎中最常见的一种,尤以青少年多见,主要为柯萨奇B病毒直接侵犯心肌造成心肌细胞的损伤或坏死,治疗较为困难。

  中医多属 心悸 怔忡 范畴,因外邪而致心悸、心慌、胸闷气短、神疲乏力等不适。

  作者认为此病的治疗应首先区别急性期和慢性迁延期,而、养心安神和益气复脉法为此病常用治法,并注意配合具有针对性治疗作用的。

  急性期出现高热,咽痛头痛,心慌心悸,烦躁不安,舌尖红苔黄,脉数。其症状类似风热感冒,很容易误诊。由于其病机为风热邪毒外袭,沿经内犯心脉,而致心肌损害,治疗应以清热解毒为主,养阴宁心为辅。

  常用药有金银花、连翘、、蒲公英、牛蒡子、、黄连、黄芩、麦冬等。早期加用少量滋阴益气药可有助于养心宁神;但不可过多,以防恋邪;对气虚极盛者可加用生黄芪10~15g,量也不宜过大;心慌心悸较甚、心率过快者,可加用炙远志、柏子仁、茯神等。

  风热邪毒极易灼伤心阴,致使病情迁延难愈,心功能日益受损,发生各种变证。临床可表现为高热已退,头痛咽痛也愈,但仍心悸怔忡,心神不宁,胸闷气短,极度疲乏,舌质多淡,脉细数或结代。

  此期治疗须以滋心阴、养心气、宁心安神为主,常用药有柏子仁、远志、天冬、麦冬、南北沙参、玄参、五味子、西洋参或太子参、生地、茯神、黄芪、丹参、赤芍等,此外常加用1~2味清热解毒药,如忍冬藤、板蓝根等,以清除余毒,或预防风热邪毒再犯。

  对于心肌炎迁延不愈,心肌损害较重,并有心律失常,频发室早或窦性心动过速,临床表现为面色苍白,心悸怔忡,心跳不宁,胸闷气短,头昏目花,神疲乏力,脉细数或结代。

  多以益气复脉,宁心安神为法治疗,常以炙甘草汤加味,药用:炙甘草、生地、桂枝、麦冬、、麻子仁、太子参、黄芪、龙骨、牡蛎、丹参、玄参、柏子仁等。

  除上述分期辨证用药外,结合现代研究成果,加用一些有特定作用的药物,如以银花、连翘、蒲公英、大青叶、板蓝根、鱼腥草、贯众、蚤休、射干、紫花地丁等治疗病毒感染,以人参或西洋参、南北沙参、黄芪、附子、五味子、麦冬、北五加皮强心益气,以生地、炙甘草、桂枝、柏子仁、柴胡、太子参治疗心律不齐,以龙骨、牡蛎、茯神、石菖蒲、炙远志、五味子治疗心动过速,以附子、干姜、麻黄、淫羊藿、鹿茸治疗心动过缓。

  用于某些抗生素难以控制的病毒性或霉菌性细胞内感染的辅助治疗(如带状疱疹、流行性乙型脑炎、白色念球菌感染、病毒性心肌炎等);亦可作为恶性肿瘤的辅助治疗;本品可用于湿疹、血小板块减少、多次感染综合症、慢性皮肤黏膜真菌病等免疫缺陷疾病。

宝宝消化不良又吐又拉
宝宝营养不良怎么调理
小孩儿不爱吃饭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