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医新闻

工笔写意相结合花鸟画创作新思路美食

中医新闻  2020年12月26日  浏览:2 次

景德镇陶瓷艺术家徐德霖作品

工笔画是以精谨细腻的笔法描绘景物的中国画表现方式。 工笔画一般先要画好稿本,一幅完整的稿本需要反复地修改才能定稿,狼毫小笔勾勒,随类敷色,层层渲染,从而取得形神兼备的艺术效果。写意画即是用简练的笔法描绘景物。写意画多画在生宣上,纵笔挥洒,墨彩飞扬,较工笔画更能体现所描绘景物的神韵,也更能直接地抒发作者的感情。

中国花鸟画和山水、人物画三大绘画科目,构成了丰富多彩、博大精深的中国画体系。随着时代的变化和需要,当代花鸟画如何适应.当代人们的审美要求,反映时代的精神和时代风貌,一直是20世纪花鸟画家们关注的课题。当代的花鸟画和其它画种一样,有丰厚的传统经验足资继承,但也有一些惰性传统成为画家的定势思维,妨碍着当代花鸟画与时代并进的步伐。在改革开放、日新月异的新时代,尤显得不相适应。因此,中国画包括花鸟画的创新发展,更应成为当务之急, 综合运用花鸟画的各种表现技法,广泛吸收中外姐妹艺术之所长、为我所用,将工笔在这两座城市之间发生美妙故事。与写意妙合于一画,是花鸟画创新的一条新的思路。

花鸟画的创新发展为什么要走“工写妙合于一画”的路子?

第一点、工笔利于写实, “写意”才利于出神出韵,因此要强化写意。

第二点、强化写意,必须在面对摹写对象,进行画幅构思时,首先有“意”。这“意”就是画家审视摹写对象时,第一感觉所触发的形象联想、感情生发、理性顿悟。也就是古人所云的“意在笔先”。

第三点、先有“意”,才能在构思过程中建筑“意象”,从而以意象达意。这“意”.的形象化表达,就是对图画的接受者的一种审美导引。一般人常常首先或唯一考虑的写实、构图等技法问题,倒应该放置于第二位。

第四点、要建筑意象,必须扩大自己的视野,丰富自己的生活经验,与心灵积累才能产生由此及彼的联想基础,和丰富的心意与物象、主体与客体的吸附、触发、妙合的能力。

如何走“工写妙合”之路?

第一、要重视“意象”建构:这是花鸟画,也是所有题材的工笔画,跳出陈陈相因的窠臼、强化时代感、进行创新探索的核心问题。我们知道,在诗,意象是它的细胞,建构意象是写涛的基本手法,有意无象或有象无意,都不能算好涛。一幅画又何尝不是如此?更有甚者:文字本身就是抽象的,诗可以直接运用抽象了的语言,例如:愤怒、轻盈等等,调动读者有关的形象联想,如:愤怒的面孔、轻盈的步伐等等,同样可以完成意象的建构。画却不行,画的意象仍然须依托“画面语言”,即“具象”来达成,这就增加了很大的难度。有位画家初画《神农幽谷杜鹃红》时,却“幽”不出来,原因是靠工笔画的摹实手法,画得太实、太逼真、太精细,结果越摹实,去“意”越远,后来他改用工兼写的方法,其线条、色彩都可因光影飘风而模糊、而波动、而闪灼, “幽”趣顿觉横生。

第二、要注意一个“动”字,要依靠“动势”出“意”。花鸟画,特别是工笔画,无论创作心态、审美基点、创作技法,无不与“静”紧密相连,即使动物,也容易画成静物、死物。也可以说任何国画本身都是静的,平面的,死的。要使画面不致违背生活逻辑,就要使它活起来、动起来,有立体感、有时间感,这样才能出“意”。例如;鸟看到树上红艳艳的果实,便延颈神往、振翅欲飞,画出这个“动势”,便暗示了画面诸象的保留国庆七天长假的第三种方案最受欢迎内在联系,就有了因果逻辑感,也有了时间感。“振翅欲飞”的鸟,延颈瞪眼,翅羽处于张开前的某一阶段,这个形象当然比干遍一律的“喜鹊登枝”的摹写,有意韵、有气势得多。如惯于工笔画的画家,尤其要加强动势思维,要努力经营动势,以建构意象。#p#副标题#e#

第三、要掌握“模糊”手法,通过“模糊”出“意”。明确、逼真、细腻、凸显,是工笔画习惯的规范了的手法,无论远近、大小、明暗,统通是格格铮铮、明明白白、细细微微的线条色块组成的“明确”,来不得半点模糊。这本身就不符合人们面对的自然真实。例如:动物一“动”,就不可能那么翎毛规整、线条毕露。何况明确与模糊是互相依存的统一物,并存在万事万物、每时每刻的生活中,对任何一方面都不能绝对化、片面化。画中有时“模糊”处理一些明确的事象,往往能增添人们许多联想、暗示、象征、遐思的可能,起码能起到审美诱导的效果,使线条、色彩这些绘画的“语言”,和诗的语言一样产生多义感、余味感。有位画家画了幅题为(又逢三月梨花白,更思两岸骨肉亲》的画,画面上的梨花斜枝顶上,蜷立着两只相思鸟,鸟身的背景是一轮膊胧的月亮,因为是夜里、梨树、鸟身虽然仍是工笔画法,却似乎蒙着一层雾纱。全幅渲染的是浅黄、淡赭的色彩,透露出迷迷蒙蒙的静夜思的一个“思”字,即使题目不点出这个“思”字,全幅的这种模模糊糊的调子,也足以暗示了幽静、无哗和淡淡的哀愁、思乡的那股情调。此画之“意”,不就浮现出来了吗?#p#分页标题#e#

第四、在不放松“细节” (画中的个体具象)的同时,画家更需掌握“全局”,从全幅的统一结构中出“意”。工笔花鸟画,历来注重个体具象的绝对的凸显,而对全幅的经营,常常要考虑个体具象的位置安排,其余全部留“白”,甚至视此为必须,谓之“布白”,画幅布白,以虚托实,完全可以。我认为这种“白”是以替代(表现)大地、天空、风云、河流、岚气等等,因此, “此白”非“彼白”,而是实物,这是必要的经营。毫无作用的单纯留白,甚至为了凸现主体而故意留白,总觉得是一种浪费,浪费了可以利用来丰富画意的空间。何况还硬是把欣赏者的眼光拘束到局部去,这对欣赏者的想象力的启发,只能是一种限制。那位画《神农幽谷杜鹃红》的画家在探索过程中就觉察到这个问题,突破了这个惯性。当他画了那幅“幽”不出来的画后,他就想到从全局构思的角度,考虑“布白”也不应千篇一律。后来,他画《版纳山涧》时,就采用了满构图的办法,即使在阔叶繁花的空隙里,他也以更深暗的色彩把画幅填满,于是山涧之幽之深,就自然地出来了:气势韵味也出来了。 .

第五、在“工”与“写”的比例配置上要因画制宜,有的以工为主,以写为辅,有的则相反。总之,凡事都不能绝对化,即;1.应该实事求是,视具体情况而定取舍、定轻重、定主次:2.是各扬所长,互补所短,是优势的组合,而不是劣势的组合: .以出“意”为主导意图,统率全幅,统率全过程,要有总体感:4.工笔花鸟画家较之写意花鸟画家,更需要多方面深人生活,吸收多种营养,而不能闭门造车,眼睛只盯在一朵花上,思想只落在一只鸟上。切实做到以上五点。 “工、写”才能真正妙合。

对于工笔画和写意画,我们应该有个正确的认识:工笔并不是一定要面面俱到,写意也并非放荡不羁。好的工笔画应该有写意画的气魄才不会小气,而好的写意画要有工笔画的沉静才会耐看。所以,工笔是静止的写意,写意是运动的工笔,二者是殊途同归的。用看似细腻的笔法表达一种放荡不羁,也是别有韵味。

石家庄治疗内分泌失调费用
石家庄医院男科哪好
定西哪家医院看白癜风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