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首章学而主要探讨了学习与实践之道
中药常识 2020年04月13日 浏览:4 次
《论语》首章《学而》主要探讨了学习与实践之道,以一句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收尾,即“不要担心别人不懂自己,怕的是自己不懂人”。 揭示了为学的一个基本方向,将学问与实践完全融合了起来:学问要向内求而不期人知,同时要向外实践而求识“知人之道”。这是儒家人文精神的真谛之一。
人总是期待别人认可自己,一旦怀才不遇,便很容易抑郁。所谓“老冉冉其将至兮,恐修名之不立”。孔子却认为这不应当成为一种担心,他认为“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对此,孟子做了一个很好的逻辑论证 “人之所贵者,非良贵也。赵孟之所贵,赵孟能贱之。”说的是人们对你的认可,并不是最高层次的认可。就像赵孟这样的权贵能认可而尊崇你,也能不认可而贬斥你,即荣华富贵你是不可控的,别人能给也能夺走。人对自己的认可不应当借助外势,自我肯定,自信而独立,这才真正可贵。自我肯定取决于人的主体意识是否已觉醒。一旦觉醒了,就不担心别人不了解自己了。就能如孔子一样“用之则行,舍之则藏”。《易经》甚至将这种境界描述为“遁世无闷”,即时运不与,一辈子没有得到机遇,君子也不会不快乐。
如果总担心自己不为人知,就会求人知。王夫子说“患己知之不早,则曲学以阿世,不患知人之不明,则亲小人而远君子,其为大患,可胜道焉”,说的是如果担心别人不知道自己,为了获得别人的认可,就会裁剪自己认知到的正道而去迎合别人。而不掌握识人之道,就没有识人之智,常常忠奸不辨,由此人生常常缺乏主体性,随波逐流,麻烦不断。可见,总抱怨自己的德才不为所知,多是自我开脱,暴露的是一个人学问不通透的软肋。因为学问通透、理事无碍,必然“德不孤,必有邻”,怕的就是停留在自怨自艾的状态里自我荒芜。
《诗经》里有“风雨如晦,鸡鸣不已”,说的是雄鸡不会因为天气隐晦而停止打鸣,而在如晦的风雨中,鸡鸣不断正是君子贞亮精神的体现。
(编辑:李万欣)
大庆治疗白癜风费用台州治疗牛皮癣费用跑步脚趾肿了怎么消肿
如何选择儿童止咳药月经后期颜色黑
风湿浑身肌肉酸痛没劲

-
绿城主帅很多对手羡慕我们的位置主场应拿更
2020-07-09
-
有四个时期是女性不宜喝茶的
2019-07-16
-
鸭肫衣的炮制方法
2019-07-13
-
打通任督二脉可防体虚1
2019-07-13
-
莱菔缨的炮制方法
2019-07-12
-
18部门发文推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提供中医
2019-07-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