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药方剂

杏林道人我的中医之路

中药方剂  2019年12月16日  浏览:4 次

  杏林道人:我的中医之路

  我是家传中医,我是第四代。父亲在当地是非常有名的中医,在当地算得上是德高望重。父亲去世的时候,镇上有上千人自发的为他送行几十里,还有很多外地来送行的人,我们都不认识。当时举镇户户为父亲鸣鞭炮,那场面,让我们都很感动。父亲擅长治疗疑难杂病,尤其擅长治疗疮科、接骨、妇科、儿科、消化道疾病、风湿病和针灸等。在当地救过很多人,几乎家家都有被我父亲治疗过。父亲给国民党当过军医,也给八路军当过军医。后来文化大革命因此被迫害,如果不是因为被病人所救,可能命都丢掉了,也就没有我了。我从小多病,主要是先天性心脏病比较严重,一直靠药物来维持,但是父亲没能给我根治。我上初中的时候,正是气功盛行的时候,当时有幸入得道门,修炼道家内丹功,开始是练气、练丹、练皮毛周天(现在很多友说他小周天通了,其实他那个是皮毛周天,还不是小周天。至于大周天,现在根本没有人通,真通了,他就不敢说、也不会说)。练了一年多,等皮毛周天出来的时候,身体就基本康复了。那个时候,我就开始对道家的东西感兴趣了,虽然不是很懂,但是一直在慢慢学习道家的东西。这个对于我后来学习中医,打下了很重要的理论基础,因为中医就是道家传出来的东西。父亲开始没有教我学医,只是教我采药认药,然后教一些简单的疮科手法,还有接骨的方法和熬制黑膏药的方法。我们家的接骨的方法非常快,24小时骨头就能愈合好,7天就能自由活动了(但是这个方法现在基本上是失传了,因为里面几味主药要自己去采挖,要新鲜的,其中一味药已经找不到了)。后来直到报考大学,父亲要求我考中医,然后我就上了安徽省的中医学院。上大学的时候,其实那些教科书,我都没怎么看,因为不喜欢。你如果先看了正宗的古代的医书,再来看现在的中医教科书,你就知道,那简直都是西医的思维。一本中药学,几乎就是西医药品的使用手册。里面精华的东西,一点都没有了,就象是被压榨过的甘蔗,除了垃圾,一点营养都没有。好好的一本中医基础,读起来就象是一本玩文字游戏的辨证主义哲学。。。。其实一本《医宗金鉴》就可以代替这些教科书了。花那么多人力物力干什么呢?就编出这些误人子弟的东西。所以,那几年我基本上大部分时间都是在看其它医书,除了张仲景之外,当时主要是看张锡纯、陈士铎、孙思邈的著作。当时还看了一遍李时珍的本草纲目,但是看一遍就扔了,感觉不实用。我九六年毕业,在家又受父亲指导一年,然后开始自己单独行医,那时主要治疗食道癌、胃癌和肝腹水。当时在滁州开中医疑难病门诊,主要就治疗这三种病,兼治慢性肾炎。记得第一个病人是个姓李的女病人,食道癌晚期,南京医院治疗无效,下病危通知,无奈找到我,当时患者家人只是想让她临走之前能吃点东西就足矣了(当时已经全靠输液维持,稀饭都有半个月吃不下去了),也没有想到还可以治疗好转起来。后来经过一个多月的治疗,基本算是临床痊愈了,从此一炮打响。后来慢慢开始病人越来越多。等这几个疾病思路基本定型以后,我才开始研究慢性肠炎、顽固性头痛、风湿性关节炎。非典前,我行医至贵州,开始研究心脏病和三高,用了两年多时间,算是基本攻克,就是糖尿病还不是很满意,只能改善、控制,不能根治。这个病一直到现在,仍然还是在研究中,任然没有能很好的根治,不过高血压和心脏病基本都可以根治的七七八八。非典过后,到了山西,在晋城很快因为心脑血管疾病和中风偏瘫治疗效果突出而受到认可,这个时候,开始接着研究皮肤病,顽固性痤疮、顽固性湿疹、接触性皮炎、黄褐斑、鹅掌风、皮肤划痕症、银屑病、牛皮癣、白癜风等。现在除了白癜风和牛皮癣,其它皮肤病,基本上都可以很好的治愈。2010年,父亲身体不支,回归乡里。一边侍奉二老,一边继续研究牛皮癣、哮喘、过敏性鼻炎、类风湿、椎间盘突出等一些其它疑难病。但是一直对白癜风和糖尿病的治疗还不是很满意,很是有无从下手之感。希望同道有高明者不吝指教,感谢之至!父亲是时方、经方都用,我受其影响,也是以经方为经,以时方为纬,二者结合,对很多疑难病效果很好用。父亲曾经告诫,古人治病八法里面,‘吐’、‘下’的方法,基本现在看不到了,已经基本失传。但是治疗很多疑难病却有不可代替的作用,希望我有空把它们研究出来。我这些年把张从正的书看了十余遍,虽有小进展,但是还是不能完全掌握。去年某女,眩晕呕吐、目不敢睁、头不敢动、整天卧床不起、饮食不下、恶风怕冷。在上海治疗一月余无效,辗转求治于余。余先用生南星、生半夏等四剂而起,又用益气健脾等药六剂,饮食如常,恶风怕冷乏力等症亦消失。但是眩晕平时虽消,任然一周发作两次,发时眩晕不能下床,一如此前。又治疗半月余再无进展。余用自配吐药一号方一剂,健脾之药四剂,服后约吐痰两碗,从此眩晕未再发作!余治疗风湿性心脏病,有探吐指症者,予吐药大吐之,吐痰半盆,两次即可以痊愈,实乃以前用内服药不可想象之速。余性懒散,借此上医访谈之时,应邀写此自己的中医之路,略做抛砖引玉,希望有“吐、下”这方面经验的同道,可以和我一起交流,非常感谢!这次上医征文,我又跟后面看到不少好书的介绍,非常感谢。只是没有关于吐、下方面的医书,看来是真的失传了,很可惜。如果有同道有这方面书籍可以推荐的,在此感谢!!!

开发小程序多少钱
男人尿多尿频是什么原因
孩子眼屎多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