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宁市邕宁区农民工返乡创业圆梦红木村覆盖
药膳食疗 2022年02月08日 浏览:7 次
时下,南宁市邕宁区蒲庙镇光和村,建起了一间间作坊。透过大门,可以看见三五成群的农民正在忙着加工红木家具,有的细雕、打磨,有的抛光、打蜡,场面热火朝天。这就是获得南宁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授予2014年度南宁市创业示范基地—邕宁区蒲庙镇光和村红木加工厂里的劳动场景。
返乡办厂创业 打响全国市场
今年39岁的黄炳定,家住光和村那降坡。上世纪90年代,黄炳定初中毕业后去广东打工,在揭阳一家茶具厂学习雕刻技术。
2008年底,黄炳定回老家过春节,决定要在家乡创业。“我在揭阳那家茶具厂干了5年,雕刻、打磨、喷漆……每一道工序都烂熟于胸,而且认识不少客户,除了资金,我已经具备单干的一切条件。”
“当时,我爸建了一排猪栏打算养猪。我用了3天时间做通老人家思想工作,才勉强答应把猪栏改成茶具厂。”
2009年初,他向亲友借钱筹办了广西第一家茶具厂。经过6年打拼,如今,黄炳定的茶具产品不仅行销全国,而且生产工人也从最初的8人增加到目前的62人。
据了解,黄炳定的产品在全国每个省会城市都有经销商,在广东更遍及每一个地级市。“生意做久了,很多客户自然就成了朋友。现在,我不用出去跑业务了,产品出货基本都是对方先付款,其中不少还是预付款下定。”黄炳定说道。
如今黄炳定在南宁市花鸟市场开有一家200多平方米的红木家具店面。2012年6月,黄炳定加入中国 。在他的带动下,当地不少外出打工者纷纷选择回乡创业。
黄炳定的堂弟黄炳征就注册了一家茶具厂,并通过开店面向全国销售。如今,只要坐在家里守着电脑,就能发货 。
值得一提的是,杨明辉等曾经在黄炳定家具厂工作的群众,经过几年学习,也办起家具厂,自己当起老板。黄炳定的创业基地成了群众致富的孵化基地。
创业带动就业 增加农民收入
学成归来,返乡创业,自己当老板,是许多光和村人们的“梦想”。
接受鲁豫访谈 近年来,随着越来越多的打工者从外地红木家具厂辞工回村办厂,光和村俨然成了邕宁区蒲庙镇远近闻名的红木家具村。
据了解,现在光和村共有12家红木家具厂,较大的有黄炳定、黄炳征等3家。这些家具厂有的做半成品加工,有的做家具批发,其产品在福建、浙江、广东等地小有名气。
村里办起了红木加工厂,不但吸引许多曾经外出打工的村民回村干活,还给当地群众提供了就业机会。2014年底,在该村从事红木家具加工的工人就有200多人。在红木加工厂打工的工人基本每个月都能拿到3000元,多的甚至上万元。
“我是去年4月份到这里做工的,当时什么也不懂,是老板手把手地教我。现在我不但有了一技之长,挣的钱也比之前在饭店里打工的多。”来自光和村华仁红木厂工人张翠凤告诉笔者。她在厂里做工很开心,每月能拿到近3000元工资,老板是本村人,很照顾她们,家里有事情,请假都很方便。
在家就近就业 促进社会和谐
据了解,光和村人口6190人,曾是蒲庙镇最边远、交通最不便利、最贫困落后的村落。2009年以前,为了改变贫困落后的状况,全村90%的青壮年忍痛离家,去到广东的中山、深圳、珠海等发达城市打工。
光和村党支部书记乃升当介绍,上世纪90年代,蒲庙镇数光和村在外务工的人员多。每年过完年后,村里青壮年几乎都去外地打工,开往广东的大巴直接开进村里接人,小孩、妇女、老人在家留守。
“十多年前,我和村里许多年轻人一样,为了生计只身到广东打工,只留下爱人在家照顾小孩和年迈的父母,每年只有过年那几天假期才能回家看看,每当想到这里,我都觉得亏欠家人。”乃升当说到。
近年来,随着国家惠民政策的不断深入落实,光和村的交通、人居环境等得到很大的改观,不少村民带着先进的生产技能和丰富的工作经验逐渐回到家乡创业。仅是红木加工厂,至今在光和村已发展到12家,安排农村剩余劳动力200余人,产品远销国内各地及港澳地区。
随着越来越多的青壮年群众选择就近就业,村里“613899”(儿童、妇女、老人)留守队伍减少了,家庭更加和睦,社会更加和谐。
加大扶持力度 打造特色产业
近年来,在蒲庙镇像光和村一样,回乡创业的农民工逐步增多,
1.凡是本原创的报道,均会注明来源“中国木业信息”,欢迎各媒体站转载,请尊重知识产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木业信息。
2.凡是我方站转载的,均会注明来源,旨在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的目的,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发邮件到woodinfo@,我方1个工作日会做删除处理。
济南男科哪家医院好天津治疗宫颈糜烂费用
云南较好的不孕不育医院

-
中国强切尔西基石无解世界波一个进球穿了三门g
2020-09-16
-
意大利媒体炮轰法拉利蒙扎失利令人意外
2020-07-04
-
广西桂林市内分泌疾病医疗联合体共建推进会
2019-07-16
-
哮喘食疗宽胸理气防复发
2019-07-16
-
辽宁二级以上中医医疗机构设治未病科
2019-07-15
-
医院药学专委会推进饮片处方规范化研究和推
2019-07-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