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药膳食疗

改深度解读如何发展AMOLED显示产业

药膳食疗  2020年08月30日  浏览:2 次

从韩国三星、LG计划推出AM-以来,AM-一直保持较高的人气,各种媒体甚至经济学家都大呼其将很快代替成为的主流。在舆论的推动下,投资也进一步升温,上海、河南等地均有新建项目。诚然,在AM-OLED已经有一定应用市场的背景下,小规模的投资无可厚非,大规模投资的机会还未到来,其发展模式却值得探寻,是采用 进口设备+引进技术团队+进口原材料 的快餐模式还是另寻出路,对于整个产业未来的发展至关重要。

一、AM-OLED产业处于发展初期

对于AM-OLED是否已经成熟的命题,业内的专家已经讨论过多次。大部分业内专家认为,目前AM-OLED还处于产业化发展初期,存在众多的问题需要解决。在4月份的一个业内专家内部讨论会上,大家对AM-OLED发展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讨论,大致得出以下观点:

第一、AM-OLED背板的技术工艺尚不成熟。AM-OLED需要高迁移率的背板作为驱动,目前可供选择低温多晶硅就算蔡国强是国际知名先锋艺术家()和金属氧化物半导体TFT背板。而LTPS背板工艺较为复杂,需要十几道工序,每道工序都会造成一定的良率损失,最终造成良率低下,而这十几道工序也将会增加成本。金属氧化物半导体TFT背板目前工艺尚不成熟,仅被夏普所掌握。

第二、AM-O像素实现技术路线的选择。目前OLED工艺路线有两种,一种是RGB模式,一种是白光+彩色滤光片的模式。RGB模式在小尺寸方面使用较广,但无法应用到大尺寸领域,其难点在于蒸镀成膜阶段,现阶段都采取先将基板切成4片或者6片再进行蒸镀的方法进行,生产效率不高。而白光+彩色滤光片的模式无法体现AM-OLED真正的优势,同时功耗也将居高不下。

第三、AM-OLED成膜工艺路线的选择。现阶段以真空蒸镀成膜为主,但基板尺寸、分辨率和制造产能有瓶颈,有机发光材料利用率和生产良率也很难提升。业界一直在探索其他的OLED成膜方式,包括喷墨打印和激光转印等,这些方式虽然理论上可以实现大尺寸、高效率、低成本OLED成膜,但是由于诸多技术、材料、工艺和设备等难题有待突破,未来以何为主成为OLED成膜方式还需要继续探索。

第四、综合以上三个方面,AM-OLED成本还很高。由于装备制造效率或单位产能、良率、材料利用率等方面的问题,AM-OLED虽然理论上有结构简单的优势,但目前阶段AM-OLED的成本依然居高不下,难以和TFT-竞争。

三星电子集团由于将AM-OLED大量的应用在三星自有品牌的上,集团内部互为客户,价值体现在三星一流的品牌带动和集团总体利益平衡。所以,三星AM-OLED一家独大有其独特的不可复制性,其他企业贸然进入AM-OLED量产,如果在装备、工艺、材料、下游客户等AM-OLED全产业链没如果能划出布点设立充电桩有准备充分,是否能够盈利尚未可知。对于这个问题,身处企业一线的吴延德深有体会: 大尺寸OLEDTV在超薄、快速响应、色彩等方面有TFT-LCDTV无法比拟的独特优势,但是距离大规模普及还很遥远。比如,LG推出的AM-OLEDTV价格高,出货也只有几百台,其中的主要因素有三:一是金属氧化物背板技术不成熟,目前只有夏普在此技术上量产;二是其白光+彩色滤光片的模式虽然破解了分辨率的难题,但大尺寸OLED成膜量产难度依然很大;三是大尺寸OLEDTV的寿命问题还很难达到电视机使用的要求。 中小尺寸AM-OLED虽然已经大批量上市,但是在分辨率方面,他表示: 中小尺寸AM-OLED在分辨率方面仍然与TFT-LCD相比有一定差距。AM-OLED背板上的一个像素中包含个晶体管,相对于TFT-LCD的2个晶体管来说复杂的多,要做到高分辨率难度则很大。 对于目前中小尺寸AM-OLED是采用RGB模式还是白光+彩色滤光片的模式,吴延德更看好前者,他认为彩色滤光片会影响光透过率,而要提高亮度,就要付出高功耗的代价。

值得注意的是,华星光电等厂商的成功,其一个很重要的前提是TFT-LCD工艺技术及制造设备已经走向标准化、成熟化。但在AM-OLED领域,目前除三星将AM-OLED产业化之外,还没有一家厂商正式进行大规模量产,包括工艺路线、生产设备都还在探索阶段,没有形成标准化的程序,那么新建AM-OLED生产线的技术团队是否有能力承担产业化的重任,存在着不确定的风险因素。吴延德指出: AM-OLED产业目前除三星之外,没有成功的量产经验,而由于三星技术的保密限制,外界只能是参考,无法复制其技术。

枣庄专业白癜风治疗医院
宝宝大便干燥怎么办
苏州治白癜风去哪里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