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解读治未病思想的具体含义
药膳食疗 2019年06月24日 浏览:14 次
中医解读“治未病”思想的具体含义
治未病是中医治病过程中的一种思想,一种理念, 不治已病治未病 是在《黄帝内经》中就提出来的防病养生谋略,那么中医的 治未病 都包含哪些思想呢?下面我们就来详细的了解一下。
中医解说治未病
治未病是采取预防或治疗手段,防止疾病发生、发展的方法。中医治则学说的基本法则。
治未病包含两种意义:一是防病于未然,强调摄生,预防疾病的发生;二是既病之后防其传变,强调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及时控制疾病的发展演变。
①摄生防病。《黄帝内经》中 正气内存,邪不可干 的论述历代医家都极为重视,并通过他们的医学实践加以运用和发挥,使其成为别具特色的预防医学理论。只有强身才能防病,只有重视摄生才能强身。摄生是以调摄精神意志为宗旨,思想上要保持安闲清静,没有杂念。
精与神守持于内,避免过度的情志变动,心胸开朗,乐观愉快,这样就能达到补养真气的目的。对于外界不正常的气候和有害的致病因素,要及时避开,顺从四时寒暑的变化,保持与外界环境的协调统一。要求人们饮食有节制,生活起居有规律,身体虽劳动但不使其过分疲倦,同时还要节欲保精。反对 以酒为浆,以妄为常,醉以入房,以欲竭其精,以耗散其真 。否则,就会导致疾病、早衰。此外,在长期实践的基础上,创造了许多行之有效的强身健体的方法,如五禽戏、气功、太极拳、八段锦、易筋经等。
②既病防变。疾病发生后,必须认识疾病的原因和机理,掌握疾病由表入里,由浅入深,由简单到复杂的发展变化规律,争取治疗的主动权,以防止其传变。例如治疗肝病结合运用健脾和胃的方法,这是因为肝病易传之于脾胃,健脾和胃的方法即是治未病。
未病 一词首见于《素问 四气调神论》篇, 是故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此之谓也。夫病已成而后药之,乱已成而后治之,譬犹渴而穿井,斗而铸锥,不亦晚乎! 这段话从正反两方面强调治未病的重要性,已成为预防医学的座右铭。
好文推荐:
十种食物帮助女性补足气血
初夏时节五大蔬果帮你健脾祛湿
女性养颜先补血 多吃莲藕保容颜
解说阿胶的传统食用方法及副作用
注意!这八类食物不能隔夜食用
教养男宝宝与女宝宝时的5大不同
宝宝脾虚怎么引起的丁桂薏芽健脾凝胶成分宝宝健脾吃什么好
小孩食烧怎么退烧最快小孩感冒咳嗽吃什么好的快
宝宝消化不良的症状

- 上一篇: 卵叶寄生
- 下一篇 冬日中医创业移动医疗未上线即获150万投
-
中国强切尔西基石无解世界波一个进球穿了三门g
2020-09-16
-
意大利媒体炮轰法拉利蒙扎失利令人意外
2020-07-04
-
广西桂林市内分泌疾病医疗联合体共建推进会
2019-07-16
-
哮喘食疗宽胸理气防复发
2019-07-16
-
辽宁二级以上中医医疗机构设治未病科
2019-07-15
-
医院药学专委会推进饮片处方规范化研究和推
2019-07-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