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药膳食疗

红楼梦是完整的

药膳食疗  2020年04月19日  浏览:4 次

《红楼梦》是完整的,也是不完整的,说它完整,是因为它有最终的结局,说它不完整,则是因为它的前半部和后半部,一看便知,分明是出于两位有着不同阅历的作家之手。在此,谈谈我们的一些肤浅看法。

前80回可能有种种的漏洞,可能有前后不连贯之类,但是瑕不掩瑜,整体是绽放光彩的。那一个个人物,更是能从书中走出来,在眼前鲜活起来。不过,到了后40回,从四美钓游鱼开始,就明显显得无聊了,按前文描述,四大家族到了这时,早就危机重重,作为族人,里面的美女,竟然有闲心钓鱼?贾宝玉本来应该是在叛逆中逐渐成熟、成长起来的,而到了这里,他居然又变得一团孩气,至于“四美”的言语动作,根本让人看不出她们性格上的任何区别,这样的写法何用之有?同前文接榫么?简直是一点痕迹都不留于心。这个同曹雪芹所作的前八十回,压根就是不能比的,曹雪芹可是连一句话一个字都能体现一个人物的,让人如闻其言,如见其人,而续书一开始,就好像落入了俗套,这和《金瓶梅》中对于一些人物形象的刻绘,那简直是手法完全相同。

到后来更不对了,宝玉居然好好读书了,这倒也罢,可怕的是到了82回,黛玉居然鼓励宝玉为了功名而取“轻微淡远”的书来念了!我不能宽容于续书人把世俗的思想,强加在曹公精心塑造的、具有叛逆色彩的林黛玉身上,也很难想象,林黛玉会说出这种话来。

从此后只是随着情节的发展,一路平铺直叙。不过,黛玉之死写得倒是足够称得上经典,一边是新嫁迎娶,一边是凄惨临终,强烈的对比,让黛玉之死显得更为惨烈凄凉。至于续书人的情感倾向,他也是站在了林黛玉的一边,对她的死充满了无限的同情。

等到了104回,再看宝玉说的那话:晴雯到底是个丫头,也没有什么大好处,他死了,我实告诉你罢,我还做个祭文祭他呢。在这位续书人的笔下,宝玉祭晴雯是闲来无事,祭黛玉是为了不让黛玉恨他,这哪里符合他一贯的为人呢?仔细看《芙蓉女儿诔》全文及宝玉写此前的感触,不难发现,贾宝玉的形象,在此被扭曲了,这哪里是贾宝玉对晴雯的态度?

续熟人在《红楼梦》续写中的“兰桂齐芳,家道复初”,应该说,这一写法的出发点是好的,就像原书中的不少本该是悲剧的人物,最后,到底有了个好的结局一样,但是,这样的写法却从根本上背离了原著“大家族彻底败落”的精神。

曹雪芹对贾宝玉的人生愿望是首先是 “补天”,“留意于孔孟之间,委身于经济之道”,是传统入世思想的反映 。孔子一生栖栖皇皇,席不暇暖,为了百姓而“知其不可为而为之”,于干戈扰攘,百般挫折中,探寻拯救之路,闻其风可使贪夫廉,懦夫有立志。但是,“贾宝玉”已朦胧地认识到,传统的补天者已普照遍成为功利之徒,只是孜孜不倦地追求自身的“富贵场”与“温柔乡”,传统的入世方似已无补于现实之天,整个男性世界都已无补于末世之天,他拒绝了补天的责任。因而,《红楼梦》对金陵十二钗等人的判词与《红楼梦》十二支曲,却是佛道二教的出世精神的表现。老子的生存本体的观念,即道论与德论的统一,也即自在存在与自为存在的统一。他主张清静无为,反对斗争,表现在他不出人头地,“塞其兑而闭其门,和其光而同其尘”,默默无闻于百姓之中。曹雪芹一方面对儒家思想作了肯定,却无法调解由此引发的功利与自由,现实与理想的矛盾,所以在《红楼梦》中当宝玉的第二个人生理想--爱情也中道崩猝,曹想不出还有什么存在的意义,便安排宝玉最后的结局仍是跟随一僧一道重返大荒,放眼 “白茫茫一片真干净 ”。这实是由入世极端走向出世极端 。曹雪芹精心构造的旷世《红楼梦》中 , 实乃天衣有缝 。续书人在续篇中有贾家后来“兰桂齐芳 ,家道复出”的交待,笔者认为应是使《红楼梦》成为完美之作的最后一笔,也是属于典型的中国模式。只是,由于和曹雪芹前文的思想不一致吧 ,读者的指责尘封了他的光泽。

在曹雪芹的构设的 白茫茫一片大地 ,象征着人世间一切均化为乌有。不知是无意有意,续书人在《红楼梦》终结的虚无中尝试了建立另一个人类家园 。人类社会不是动辄完结的,而是朝前进行的,人的使命就是承前启后,继往开来。 作为通灵宝玉的那块石返回了大荒山 ,但是作为肉身的宝玉也许还要留在佛门古刹中 ,那依然不出人世的范围 。 曹雪芹是反封建?续书人是封建? 这不是牵强附会,那又是什么呢?社会制度是后人的理论 ,他们都只是在自已的心灵驱使下,借助高超的艺术手段反映人生而已。

应该说,《红楼梦》是我读到的存世古典名著中,写得最成功、堪称登峰造极的一部作品,每次对它进行阅读,我都能从里面看出点新意,领略到一些从前被忽略的东西。全书的文艺水准极高,总以为,自己能够透过文本的表象,看到一些实在的东西,觉得作者把话都说尽了,但是转念一想,原来,所有一切之真相,都被他藏进了某个看上去不起眼的细节中或看起来无关紧要的描写中,前后照应、层层递进,善于设置悬念与伏笔,这是此前的小说中所少有的。这就好象看那种魔术盒,不断地打开,里面还是一个套一个的盒子,仿佛永远都可以不断地开启下去。

至于说到续书人的文字,看前八十回与看后四十回感觉完全两样,所以看后四十回的次数比起前八十回起码要去掉个“0”。如果说曹雪芹的前八十回是“天之理”,那续书人的后四十回则是“人之情”。这位续书人用他所有的才力尽力写了黛玉的香消玉陨,而对于曹雪芹一开始就在温香软玉、太平盛世的面纱中隐隐透出的肃杀之气,却心软得不得了。面对这么个很有象征意义的大家族,无名氏心软得有点不近情理,给了宁国府一个交代,给了荣国府一个还算不错的收梢,有贾兰的高中,就连宝玉也还了老爸的情,一个个浪子回头,一个个勉力支撑,这个大家族的架子还是显摆在那里。当然,为了不显突兀,续书人还是匆匆忙忙找了个勉强算点因头的事件,就提前把人圈住了,否则再铺张下去,真的发展到那节,他老人家是无论如何也制止不了宁荣二府连锅端了的结局,那才是“落得片白茫茫大地真干净!”所以说,续书人写的是人情,儿女之情可以尽到极致,但是一涉及到整个社会,续书人就完全没有那种曹雪芹所具备的胆识和才气了。

有人以为,《红楼梦》一百二十回全出于曹雪芹一人之手,此说未免过于牵强,但有一点,应该可以肯定的,即续书人可能就是那几位借阅者中的一个,为什么那些人只借阅八十回后的内容,具体原因,目前尚不明确,但完全是可以联系当时的社会背景和环境,从而加以推测的。这位续书人在看到后八十回的部分稿子后,在此基础上,由于不满意曹雪芹所写的结局,所以保留他所看到的部分内容,重新再创作,既符合当时一般人的心理,也避免了不必要的麻烦。

总而言之,后四十回续书虽然在很多地方不及前八十回,在很大程度上,也是改变了原作者的原意,但是,比起刘心武所续及与同时代的其他续书来,它还是有不少值得肯定的地方,其最大的功绩,就是使《红楼梦》得以有了最终的结局,尽管,这个结局不符合原作者的创作本意。

注: 与网友白竞月合写

共 276 字 1 页 转到页 【编者按】作者通过自己的解读与分析,对《红楼梦》的创作提出了个人的观点与看法,并运用大量的事实作论证,给人以一个新的认识。欣赏富有个性特点的剖析,文字精练,语言纯朴,重点突出,推荐读者欣赏品鉴。【编辑:桐疏枝寒】

1 楼 文友: 2015-10-29 11:05: 4 欣赏朋友拥有个性的赏析佳作,问候,秋安。欢迎继续赐稿作品赏析栏目。

2 楼 文友: 2015-12-19 18:20:2 宝玉在续书中竟然对黛玉的弹琴进行说教,说也没见有谁弹琴能弹出富贵寿考的,这话出自宝玉之口,简直荒唐! 我夜观星象,你命犯煞星,掐指一算,你命里缺我!冠心病的饮食护理临沂中医妇科医院淮安癫痫病医院哪家好

河源出名的牛皮癣医院
益母颗粒月经期能吃吗
抗深静脉血栓吃什么药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