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偏方秘方

这味中药比臭脚还臭却是疗痈要药用途超级广

偏方秘方  2019年10月29日  浏览:6 次

  摘要:败酱草,地方上称苦益菜,草本植物,多生长于山坡草地等地方,味辛、苦,用于中药熬煮时有浓烈的脚臭味,有清热解毒,祛瘀排脓等功效。 败酱草为一种传统,古籍考证出自《神农本草经》,列为中品。《中国药典》1977年版收载败酱草为败酱科植物黄花败酱PatriniascabiosaefoliaFisch.或白花败酱PatriniaviliosaJuss.的干燥全草。其性微寒,味苦、辛,归胃、大肠、肝经,具有清热解毒、消痈排脓、破瘀止痛之功效。败酱草堪称清热解毒、祛瘀排脓之要药,治疗肺痈、肠痈之功臣。

  败酱草名字由来跟她的气味有直接关系

  败酱草应用悠久,《本草正义》 此草有陈腐气,故以败酱得名 。《吴普本草》 败酱,似桔梗,其臭如败豆酱 。《唐本草》 败酱,丛生,花黄,根紫作陈酱色 。《纲目》 败酱,味微苦而有陈酱气 。《中药大辞典》对其状描述如: 有特殊的臭气,如腐败的酱味。茎直立,叶对生,叶征卵形,边缘具粗锯齿。聚伞花序多分枝,花冠白色。 这是白花败酱,因白花败酱与黄花败酱同科,基源相近,二者都含有败酱皂苷有效成分,所以《中药大辞典》将白花败酱和黄花败酱都作为败酱草收载。以亲身体验告诉大家,败酱草用于中药熬煮时有浓烈的味,腐败的酱味我不知道是啥鬼味道,反正和脚臭味太像了,有过之无不及!每次都是捏着鼻子喝下去的,呜...呜...

  败酱草古代应用

  《神农本草经》云:主爆热火疮,赤气,疥瘙疽痔,马鞍热气。张仲景《金匮要略》:薏苡附子败酱汤治疗虚寒肠痈。《名医别录》:除痈肿、浮肿、结热、风痹不足,产后疾痛。《本草纲目》:败酱善排脓破血,故仲景治痈及古方妇人皆用之。为易得之物,而后人不知用,盖未遇识者耳。《本草正义》:此草有陈腐气,故以败酱得名。能清热泄结,利水消肿,破瘀排脓。惟宜于实热之体。惟产后诸痛,当以瘀露作痛者为宜。

  败酱草现代临床应用

  (1)妇科疾病:败酱草在妇科疾病的应用十分广泛。用于急、慢性炎,急、慢性盆腔炎,宫颈炎,子宫内膜炎,输卵管炎,产后恶露不绝,产后感染引起的腹痛,妇科手术后发热以及;输卵管不通导致的不孕不育;子宫内膜异位症;附件炎,多囊卵巢综合征,经行鼻衄;人流术后发热,异位妊娠等。

  (2)疾病:黄疸型传染性肝炎;慢性乙型肝炎;慢性胃炎;吐酸;溃疡性结肠炎;胃、食管返流病;重症胰腺炎伴脓肿;慢性阑尾炎;放射性直肠炎等。

  ( )皮肤疾病:带状疱疹;扁平疣;新生儿脓包疮;新生儿毒性红斑;小儿湿疹等。

  (4)关节炎:膝关节滑膜炎;化脓性关节炎等。

  (5)其他疾病:急性化脓性扁桃体炎;鼻窦炎;感冒;流行腮腺炎;前列腺炎;前列腺增生症;静脉炎;白塞病;克山病;神经衰弱; 不化症等。

  败酱草药理作用与化学成分

  药理研究表明,败酱草具有抗菌、抗病毒、镇痛、保肝护胆、镇静、抗肿瘤、耐缺氧等作用。目前发现的败酱草化学成分以三萜皂苷类居多,也有环烯醚萜类、香豆素类、甾醇类、黄酮类、挥发性化合物等。败酱草根茎组织中的分泌细胞(内主含挥发油)为败酱科植物的主要特征 陈败豆酱气之主要来源。

  败酱草正品辨析

  目前药材市场供应败酱草品种极其混乱,通过商品调查,全国各地用作败酱的原植物分属 个科,5个属,9个植物种,达28个品种之多,需要正本清源,去伪存真。据考证,我国古代本草中最早记载的是黄花败酱,而白花败酱是李时珍记载的。我国《中国药典》1977年版收载败酱草为败酱科植物黄花败酱PatriniascabiosaefoliaFisch.或白花败酱PatriniaviliosaJuss.的干燥全草,除这两种以外,其余植物应均为混淆品或伪品。败酱草的主要混伪品是菊科植物苣荬菜(SonchusarvensisL.北败酱)和十字花科植物菥蓂(ThlapiarvenseL.苏败酱),在全国应用较广,然而苣荬菜和菥蓂均无陈败豆酱气,所以皆非古代所用的败酱草,不可作为败酱草应用。各地用作败酱草的混伪品有:狭叶败酱(安徽);岩败酱(黑龙江、 );单药败酱(云南);菊科植物苣荬菜(北京、天津、陕西、辽宁、甘肃、内蒙古)、大叶苣荬菜、苦荬菜(陕西、新疆)、变色苦菜(华北)、苦碟子(辽宁)、盘儿草(东北)、山莴苣、台湾山莴苣(四川)和十字花科植物菥蓂(江苏、浙江、甘肃)等。

  使用注意

  《本草汇言》: 久病胃虚脾弱,泄泻不食之症,一切虚寒下脱之疾,咸忌之。 因此,对脾胃虚弱或有寒湿证者,使用败酱草一定要谨慎,切勿大剂量单用,成人一般量控制在15g以内。

  杀菌、止痒,用于脚癣(脚气)、手癣(鹅掌风)、指(趾)甲癣(灰指甲)等。

一岁半宝宝便秘怎么办
小儿肠痉挛腹痛有什么原因
小程序如何做分销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