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己给的才是安全感
偏方秘方 2020年01月14日 浏览:5 次
自己给的才是安全感
我自己对于安全感这个主题,源于很多年前看到的一个故事,女主角是马苏。
我们都知道马苏的前男友是孔令辉,当年马苏还是个在上学的穷学生时候就跟他在一起,而当时男生已经是知名的运动员了。
马苏说有一天两个人拌嘴吵架,激烈之时孔令辉说了一句,你滚!
本来就是北方大妞的马苏拎着行李摔门而去,进电梯后她忽然意识到一个问题,自己无处可去。
她不好意思给朋友打求援,因为这实在是桩丢人的事,最后她就近找了家宾馆暂住下来。
但是也是从那个时候开始,马苏就意识到,不管嫁与不嫁,一个女人,一定要有一个自己的地盘,那就是根据地。
于是就有了后来的马家庄的故事。
北京东四环观湖国际开盘时,马苏看中了位于顶楼的一套179平方米的三室两厅,总价300万元。她把自己所有的积蓄凑起来付了首付,月供近两万元。
那时马苏并不出名,片酬也不高,一部戏的片酬往房贷专用户头上一存就所剩无几了,也是因为这样,于是房子一直空置着没有装修。
那几年里她不敢参加同学朋友间的聚会聚餐,然后就是当时已经成为星女郎的同班同学黄圣依会偶尔给自己送一些衣服鞋子和护肤品。
新房一空置就是四年,这个时候她已经把贷款还完,然后开始装修。
虽然多年来都过得很俭省,但马苏的家里却是截然相反的奢华风格:ARMANI沙发、FENDI床、VERSACE茶几、CERRUTI窗帘、Wittmann地毯、Schlaraffia浴缸。
她没有那个经济实力将这些东西一次性买回家,就像蚂蚁啃骨头一样,隔几个月搬回一件,够一笔钱了再去挑上一样,缓慢但执着地将它们变成为自己服务的对象。
当年的我看到这一段文字的时候,激动得眼泪就要留下来了。
我脑海里蹦出来的第一个词语居然不是感动万分,而是对蚂蚁搬家这个词语有着一种敬畏感。
从买到住历经六年的时间,这个女生其实早就在心里有了一个自己想要的家的模样,每一个角落的装修图她牢记于心。她愿意等待,愿意收获,更愿意给自己一个可看得见的目标跟方向。
而且重要的是,这期间她的男友提过很多次要不要帮忙,她每一次都拒绝了。
升格为马家庄庄主后,马苏骨子里透出一种自信:没靠任何人,每一分钱都是自己掏,而它,也完全属于自己。从此以后,再没人能让自己滚,自己也绝不会再无家可归。
我看到这个故事是在大学时候,那个时候我从来没想过要为自己安置一个家的那么长远的规划,但是我第一次读到了这样的故事,知道有这样的一类人在矫情而严肃的争取自己想要的那份尊严,并且是理直气壮的去积累一套房子,而不是空喊口号的我很独立而已。
如今我们知道马苏跟孔令辉最终没有走到一起,这其中的具体我们外人无从得知,也不需要追究或者八卦,但是有一点我可以确定的是,她至少分开得很体面。
去年看娱乐的时候有无意问起了感情的事,当时马苏忍不住崩溃大哭,十几年的感情再看得开也无法立刻消散和解。
我看到她在不停的流眼泪,继而想到了几年前我看到她的这个买房的故事。
这应该算是我第一次意识到,女孩子要有可以给自己安全感的能力,这是一件重要而又至高无上的事。
相同的故事还有另外一个人,就是伊能静。
也是几年前的一次访谈节目里,她的先生还是哈林的时候,她谈起自己的夫妻相处之道。
她说自己在家里附近买了一套房子,每次跟哈林发生矛盾后她就会选择离开,然后到那个属于自己的家里住上几日,好吃好喝好玩伺候自己,让自己舒舒服服。
调整好心情之后,继而回到跟丈夫同住的那个大家里,满面笑容如初,就像什么都没有发生过。
她有一个观点我特别认同,陷入矛盾的时候千万不要继续激化它,你要做的事情就是让它停止在那,然后抽离开那个场景,继而让自己一个人去思考去梳理,这样很容易把问题想通。
这个逻辑跟我们平时说的一个人的旅行是一个梳理模式,因为没有人跟自己发生碰撞,自己反而更容易平静下来,只不过伊能静选择的是短期三五天的小旅行,但是原理也是异曲同工的。
我第一次意识到心理上的不安全感,应该是高中毕业那一年。
那个时候是我家境最不好的时候,高中毕业之后很多各自关系好的同学会分批聚会,我的一帮好朋友里也是这么规划的。
我的高中在市里,所以同学们自然就选在了在市里聚会,我需要转两趟车才能到达。
因为人很多,大家决定在市里的宾馆里住几天,加上吃喝玩乐,这一趟同学聚会下来花费其实并不少,至少对于我当时的家庭现状来说是。
我还是跟我妈提出了这个事,我妈的第一反应当然就是不同意,她的理由是同学们外出游玩大闹太危险了。
其实这个借口很讽刺,我在市里的高中学习生活了三年,我对那个城市非常熟悉,而且我身边的几个好朋友也不是那种不靠谱之人,所以根本不存在我妈说的那个太危险的借口。
其实早熟的我在当时也就明白了事情的真相,我妈觉得这笔娱乐游玩支出太大,能省就省。
因为她从来不跟我灌输我们家当时很穷这件事情,所以她总得找一个说得出来的理由,于是我那朴实的妈就挑了一个看似最正当,可是一眼就被我戳破的借口。
最后的结果就是,我没有去成那一次聚会,那天下午L小姐甚至都去汽车站等我了,可是最后我还是告诉她,我去不了了。
L小姐很生气,其他的同学也不理解。
那一天我躲在自己的房间里哭了一天一夜,但是不能告诉任何人,因为没有人可以倾诉。
也是那件事情以后,我跟几个高中好朋友都渐渐疏远了,加上各自进入大学里也有了新生活,于是陆陆续续就失去了联系。
那是我第一次人生里觉得很委屈这件事情,这份委屈比上课的时候成绩不好,被老师误解被同学误解都要难受。
这份委屈的关键点,并不在于我抱怨自己的出身不好,而是在于那个时候的我,的确就是需要父母养育的,所以我没有资本理直气壮的要得到这份批准,因为这份批准的背后伴随着我要父母给我一笔钱才行。
其实我也可以像其他家的小孩一样无理取闹或者哭一场,或许也能换来我妈一份无可奈可的同意,但是那个时候的我已经是个有心事的小孩了,我已经清楚的可以认清自己处于这个状况里的角色。
因为足够成熟,所以更不可向父母无理取闹。
这件小事在我心里压抑了很多年,我不曾告诉过任何人,因为太小太小。
后来我大学毕业工作后的第一件事情,就是过年假期回家的时候,我重新联系上L小姐,然后再联系上其他当时关系很好的高中同学。
我们聚集在高中所在的市里,规划两三天的聚会,一起喝早茶一起吃饭一起看电影,一起去学校看望老师,夜里去夜宵大排档吃螺蛳粉和炒螺。
我清楚的记得第一年的首次聚会,我把七八个女生召集起来,大家也没有多激动,就是很高兴的相互问好,然后开始聊天,也没有人提到我四年前无缘无故缺席高中毕业聚会那件小事。
在她们眼里,这不过就是一场过年同学聚会里的其中一场而已,可是对我而言,这个意义非凡。
两天后我就从市里回家了,依旧是很不方便的各种转车颠簸,但是我心里很满足,汽车在马路上驰骋的时候,我看着窗外绿油油的农田,农民开始了插春秧,然后我的眼泪也就掉了下来。
我终于可以弥补掉我四年前欠下的这份友情债,不是为了向她们弥补,而是向我自己弥补那份过去的错失,仅此而已。
当然了,这一次的出门去跟同学聚会,我妈一开始也是不同意的,她的习惯性思维就是这笔支出没有必要花费。
我无法说服她人际交往花销这部分是避免不了的逻辑,我只是告诉她一句,我明天出发,两天后回来,有事给我。
于是她也就妥协了,因为我不再需要花费她的钱。
就这样四年下来,我每一年过年回家都会组织这一次聚会,一开始的时候没多少钱,于是就挤在宾馆的一间房间里,几个女生将就着睡过了几夜,后来我们的经济状况都慢慢好起来,于是也从宾馆换成了大酒店,而且可以订到很大很舒服的几张床。
其实回想起来,几个女生有默契的每年一度彼此赴约一场,对于已经工作还有些成家的老同学来说,这是一件很难实现的事情。
每个人其实都可以有来不了的理由,可是神奇的是,这四年下来,我们每个人都准时赴约在场。
说真话几个女生聊聊家长里短,八卦一下以前的男同学女同学还有老师,也不过是一些很琐碎的事情,这些听起来太不起眼了。
可是这一切又太重要了,因为它见证着我们每年一次的点滴成长,有人结婚了,有人创业了,有人换工作了。
随着越来长大以及老去,我们开始明白这世上有几个可以聊得来的姐妹朋友,可以没有任何利益关系肆无忌惮谈论自己的所思所想,没有比这更珍贵的事情了。
当年因为我的失约,L小姐是最无法理解的那个人,并且一度对我很失望,后来的重新连接聚会,我也不提起这个小插曲,我只是每一年度默默的执行着。
直到去年的某一天,我跟L小姐在一家茶餐厅喝下午茶,无意间说起了这件往事。
她突然跟我说了一句,你知道吗?当年我去汽车站接你你不出现,给你也不接,我当时真的恨死你了!
我回答一句,我也恨我自己,恨我的无能为力,恨我没有给自己独立做主的资本。
L小姐突然放声大哭,那你当时为什么不告诉我呢?
我回答说,我这么自尊自爱还自卑的孩子,当年会有那个勇气告诉你我家里很穷去不了吗?不可能。
说完这一句,我们两个人都开始噼里啪啦地掉眼泪,给我们端菜上来的服务员惊恐的看着我们,就像是在看电视剧里的情节一样。
这是我跟L小姐真正和解的历史性时刻,也是从好的朋友上升到死党闺蜜的一瞬。
说完了友情,我再说说我不大刻意提到的爱情。
我跟我的男朋友是在工作第二年决定非法同居的,我们一开始就立下了一个规则,我必须住两室一厅的房子,我们一人一间。
所以不管一开始的薪水有多低,我们的租房支出都比别人多出一倍,但是这是我们心甘情愿的。这个原则一直持续到了现在,并且将一直持续下去。
我虽然希望有人陪伴,可是骨子里是个喜欢给自己一个人空间的人。
夜里睡觉前我要看一会书,听一会轻音乐,半夜睡不着发神经起来写日记,以及想到一些往事会莫名其妙痛哭流泪,然后一夜无眠。
我的男友对不起先生的睡前习惯是看篮球视频,再听他喜欢的音乐类型,他喜欢看高晓松的脱口秀,也喜欢看很多历史纪录片,他在半夜会干什么我从不知道,我只需要知道他很自由就好。
所有到我们家吃饭的同事或者朋友都觉得我们这样的生活方式很不可思议,可是这就是我们两人彼此最合适的相处模式。
我们和而不同,我们很是舒服。
其实我自己最能体会到这份好处就是每次两人发生冲突的时候,我不再去据理力争,而是默默走进自己的房间,关上门哭一场,累了就躺下,顺便看看美剧,精力马上就转移了。
对不起先生已经习惯了我这样,每次我的房间门关上,他就知道此刻我不能被打扰,这是我一个人的独处时间。
我更能体会到的好处是,我可以经常叫上我的姐妹来过夜,L小姐也会经常从广州过来,我们在真正属于我们的空间里畅所欲言,这是我维系着对这个世界美好向往的力量之一。
其实在西方人的价值观里,私人空间跟家并不是一个概念,中国人眼里的私人空间就是自己家里,一家人在一起闹哄哄也叫私人环境,而西方的逻辑里,私人空间就等同于隐私空间,就真的只是一个人的个体空间而已。
感谢几年前我读到了马苏还有伊能静的故事,我很好的适用在了自己身上。
我的留言里总是听到很多人向我倾诉,我想做一件事情,可是父母不同意怎么办?
我的回答是,如果你还是个未经济独立的孩子,那你就暂时忍耐接受,但是如果你自己已经成人走入社会,你有了经济能力,可是因为自己能力不足需要依赖家里的力量,那我的建议就是,一是跟家人好好沟通,二是自己完全独立。
我并不是一开始就很坚强的人,我是因为没有可以依靠的父辈资源所以被迫自己去争取的人。
当年那个因为满腹委屈而差点怀疑人生的我已经走出来了,现在的我可以为自己做主,即使很累很辛苦,可是至少是在有尊严而自由的生活着。
我听到一个企业家说过,现在的年轻人房子是父母给的,车子是父母给的,他们就是你这一家夫妻二人为主体的公司的投资人,他们当然要为自己的投资考虑,他们也会以他们的原则去评价,他们凭什么不去干扰你的人生?
你所说的被阻碍被干扰以及无可奈何,完全是你自己不想为自己的独立选择而承担风险,你自己想不开而又不愿意自己走出来,又要责怪是父母阻碍了自己的人生,我得不到自己想要的生活,这样的我知道But思维模式,就是很多人为什么会觉得人生很累很痛苦的根源。
我不是个很物质的女生,但是对我而言,有钱意味着很多很多自由权和选择权。
我愿意跟我的另一半漂泊在这个城市,但是我也会努力为自己争取一间属于自己的房间,以后也会有独属于我自己的房子,哪怕它很小,可是它就是可以收留那个暂时负能量或者不开心的我自己的最后归宿。
这简直堪比内心的信仰力量同等伟大啊!
对于我这样一个悲观的人而言,我从来都明白这世间除了父母,所有人都是锦上添花,雪中送炭的很少甚至没有。
与其依赖别人,不如给自己一份脚踏实地的安全感,比如你的工作,你的房子,你的收人,因为这几样东西永远都不会抛弃你。
我一直记得刘瑜在她的《已经太晚》里写道,15岁的时候再得到那个5岁的时候热爱的洋娃娃,65岁的时候终于有钱买25岁的时候热爱的那条裙子,又有什么意义呢?
反过来推论,我现在得到了我15岁时候想要的那些友情,20岁想要的那些旅行,在我正当下最好的时光里,这份姗姗来迟的礼物,会让我倍加感激生活,也感激我自己。
因为这是我自己争取来的安全感,也只有我自己才明白,我要的是什么。
对了,刘瑜还说过,一个人就像一支队伍,对着自己的头脑和心灵招兵买马,不气馁,有召唤,爱自由。
舒筋活络有哪些药水国产血糖仪哪个牌子准确
长治牛皮癣医院

- 上一篇: 水果茶可以放什么水果
- 下一篇 是一种水溶性维生素
-
湖南3年办10个高研班培训中医人才
2019-07-13
-
国医大师石学敏河南郏县作专题讲座
2019-07-12
-
经常吃核桃可健脑益智
2019-07-11
-
端午临近话艾浴
2019-07-07
-
中国中医科学院课题组赴韩交流
2019-07-07
-
七里香药用验方
2019-07-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