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药养生

藩国而柳永不是

中药养生  2020年07月24日  浏览:5 次

摘要:而柳永不是,他肯俯下身子,低就这些女子,他对她们的情感是发自内心的,纯洁而不染烟尘。即使时隔千年,柳永的这份真情仍然是脉脉动人。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咽。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自古多情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此去经年,应是良辰美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宋·柳永 《雨霖铃》

一贯不喜欢浪子,厌恶他们的玩世不恭。可对柳永这样的浪子,却怎么也恨不起来。他虽然与伶人青楼女子为伍,可他并不下流,他也是被迫才做青楼文化。他尊重那些处于社会底层的伶人和 ,为她们作诗赋词,且情感真挚无二。正源于柳永的这份赤子之心,他的词才会真情流露,流传千古。

“凡有井水饮处,皆能歌柳词。”虽然他是浪子,可他和那些道貌岸然的封建伪道学相比,不知要可爱多少倍。元稹可算是封建道学的典范,可他为了仕途一帆风顺,娶到上司的女儿,愣是辜负了热恋中的情人,后来又辜负了同朝才女薛涛。所以,我总怀疑他的“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是写给做高官的老丈人看的,而并非是真心悼念亡妻。

柳永和元稹不同,他敢冒天下之大不韪,与地位下贱的伶人 打得火热,且将一腔真情付与她们。他的诗词,字里行间流露出真性情,直戳封建伪道学的痛处,所以皇帝不喜欢他,朝臣打压他。即使他文字中的情感如金似玉,也为封建礼教所不容。当时有人在仁宗面前举荐他,仁宗批了他四个字“且去填词”。柳永受了打击后,别无出路,自称“奉旨填词柳三变”,从此过着到处流浪的生活。

这首词就是他仕途失意时,离开汴京,前往浙江时“留别所饮”的作品。词中作者将他离开汴京,与恋人惜别时的真情实感,表达得缠绵悱恻,凄婉动人。词的上阕写临别的情景,下阕写别后情景。全词围绕“伤别离”而构思,分为三个层次。先写离别之前,重在环境渲染;再写离别之时,重在情态描写;最后写别后想象,重在心理刻画。层层深入,从不同层面写离情别绪,情景交融,将离情表达得淋漓尽致。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交代了离别的时间、地点。“寒蝉凄切”则渲染了,离别时冷落清秋的悲凉情景,为全词定下凄凉的基调。这一层展开的是一个凄凉的氛围。

“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写的是离别的情形。尽管情人在长亭外,为自己设宴送别,可这离别的酒怎能咽下?“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不忍送别,可现实逼迫人不得不分离。此去经年,不知道这一别何日还能再相见?大家都知道,这一别再相见是遥遥无期。情意缱惓,难分难舍,偏偏此时船家在一声声催着赶快动身。

“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咽”,离别在即,一万个不舍也没有留下的可能。一对情人,紧紧握着彼此的手,泪眼相看,心中千言万语却说不出一句。面对这对情侣的难舍难分,现实的利刃在狰狞地滴着血,丝毫没有半点的同情,任由这对情侣伤心失魄,悲痛难忍。尽管无尽的眷恋,却万分无可奈何。“执手”、“相看”、“无语”,三词使人伤心失魄。这一层极写留恋之情,极尽回环顿挫,读之使人为之呜咽。

“念去去”,一个“念”字表明是设想别后道路遥远。“去去”是越去越远的意思,包含了离人不愿去,而又不得不去的凄楚。只要登上兰舟,将会越去越远,去到烟波浩渺的南方。“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景色无边,离情也无边。“烟波”、“暮霭”、“沉沉”,着色一层浓似一层。即曰“千里”,又曰“阔”,一层远似一层,道尽了情人分手时的难分难舍心情。

“自古多情伤离别”,意思是伤离惜别,自古就有,并非是从我今天开始。“更那堪,冷落清秋节”,则极言,在冷落凄凉的秋,离情就更加惨淡悲凉。“更那堪”增加了感 彩;“清秋节”与上阕呼应,以情寓景,比首三句更加深刻明显。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这三句是想象不久之后,词人酒醒梦回,兰舟临岸,只见晓风习习吹拂岸边梳柳,一弯残月斜挂杨柳梢头。整个画面凄清、冷落,凝聚了无限的离愁别绪,意境清幽绵渺,是一句流传千古的经典名句。

“此去经年,应是良辰美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谁人说”,这四句改用情语,相聚时日日是良辰美景,内心时刻感到欢愉,可是离别后,相逢无期,寂寞长久,虚度美好的年华,即使有良辰美景,也没有任何兴致欣赏,心中的万千风情,却无法向情人诉说。最后两句归纳全词,艺术地把离情推向了高潮。以上为第三层,读之“余恨无穷,无余不尽”。

这首词就像一曲长亭送别的独幕剧,事中有人,情由事生,意境深远,层层递进,一番真挚的情感,跃然呈现笔端。“不愿君王召,愿叫柳七叫;不愿千黄金,愿得柳七心;不愿神仙见,愿识柳七面。”柳永对 的真诚和尊重,换来了 的真情和崇拜。

“女子无才便是德”,在遥远的宋朝,束缚在妇女身上的枷锁更为沉重,何况是这些处于社会底层的 ?平时没有人真心为她们写下一字半句,她们只是达官贵人的玩物。而柳永不是,他肯俯下身子,低就这些女子,他对她们的情感是发自内心的,纯洁而不染烟尘。即使时隔千年,柳永的这份真情仍然是脉脉动人。

只因皇帝的一句话,他从此与庙堂决裂,一生漂泊坎坷,到了晚年,更是穷困潦倒,连葬资都无所出。而他的死却轰轰烈烈, 们集资安葬了他,每逢清明,都有歌妓舞妓,成群结队载酒于他墓前,祭奠他。时人谓之“吊柳会”,也叫“上风流冢”。这渐渐形成一种风俗,没有入“吊柳会”、“上风流冢”者,甚至不敢到乐游原上踏青。

柳永才情,上至天阙,下达黎民,就连东坡先生也羡慕。据说金主完颜亮是听了他的“三秋桂子,十里荷花”,遂起扬鞭渡江之志,若是真的,也不枉他自封“白衣卿相”。可惜他有才名,能获天下芳心,却得不到皇帝的眷顾,一生天涯羁旅,流浪江湖。倘若在宋朝的那一剪时光,我能遇到柳永,定也愿与他浅斟低吟,不辞唱遍阳春。

共 227 字 1 页 转到页 【编者按】这篇文章是一篇很不错的赏析。作者结合诗词本身,以及当时的社会背景,和诗人所处的年代,综合描述了诗人对那些身份低微的女子的同情。同时,从诗中不难看出,作者对诗人的同情,对名伶 们的同情,也可知晓他本身也是性情中人。作者在文中提到,“我能遇到柳永,定也愿与他浅斟低吟,不辞唱遍阳春。”这句话充分地体现了作者的心声,和自己对生不逢时的感慨。倘若在那时,作者真遇到柳永,恐怕我们今日读到的诗,也要多这么一位豪情浪子的情磨刀不误砍柴工怀,去感受他的胸襟和诗意了。但是,似水流年,谁能够说自己就适应当下,没有这样的感慨。但是,作者也要明白,任何社会都有它的无奈与叹息。【:尼莫】

1楼文友:201 -12- 0 22:00:17 非常不错的一篇诗词浅析,深刻结和了诗人、作者和那时社会的形式,用自己的语言去理解诗,解释诗,同时他也向读者们展现了古代诗人对于弱势群体的出于心底的一种呼吁。美文欣赏了!

回复1楼文友:201 -12- 1 10:57:52 呵呵,感谢尼莫的悉心,初次在文字中相逢,祝新年快乐!

回复1楼文友:201 -12- 1 10:57:58 呵呵,感谢尼莫的悉心,初次在文字中相逢,祝新艾弗森职业生涯一共得到24368分年快乐!

2楼文友:201 -12- 1 08:58:47 柳永才情,上至天阙,下达黎民,就连东坡先生也羡慕。可惜他有才名,能获天下芳心,却得不到皇帝的眷顾,一生天涯羁旅,流浪江湖。欣赏佳作!

回复2楼文友:201 -12- 1 10:58: 7 潮仙元旦快乐!

楼文友: 2 :12:05 文章脉络分明,条分缕析,深入浅出。语言纯熟而老道,笔意顺畅。作者诗词功力了得,对本词的赏析有着超乎常人的理解。推荐共赏!谢谢赐稿墨香,祝创作愉快!顶了!

回复 楼文友: 12:10:17 谢谢社长的鼓励和厚爱,敬茶!

牡丹江白癜风医院有哪些
张家界什么医院治疗白癜风
鄂州治疗白癫风医院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