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二颗红心飞向北京长征串联记一
中药养生 2020年04月03日 浏览:4 次
二十二颗红心飞向北京 ——长征串联记(一)
二十二颗红心飞向北京
长征串联记(一)
田 彬
北京广场留影
公元一九六六年十一月,全国大串联热火朝天。我们成都六中高六六级三班的同学出自对伟大领袖的热爱,决定成立长征串联队,由成都步行到北京去见。我们约定从广元出川,由汉中翻秦岭到西安,再往北过汉水黄河,过吕梁太行到河北直达北京。后来行进路线基本沿这一设想前行。
出发前团支书陈芬芳同学带着大家在像前宣誓,继承红军长征的光荣传统,长征到底不回头!所以经过三个月千辛万苦,大家都能一直坚持走下来 ,最后到达祖国首都北京。全队六男十六女共二十二人,带上油印机、钢板、腊纸、二胡、口琴、竹笛等文艺宣传工具,背上背包,打着继长征步行串联队旗出发了。
在城楼接见
由于我时任校革委会主任,忙着给全校各支串联队开介绍信,没能一同出发。约定一周后在广元县会合。
一周后,基本把全校学生都打发走了,我也踏上北上的火车。夜里十一二点车到广元,我和宾学安由车窗爬出,步行到县城寻找先到的同学。
我在广元生活了四年,还是比较熟悉的。先到嘉陵中学,我上三年初中的地方,找到班主任贺老师和其他老师。对我的到来他们很热情,带我们去学校食堂,请我享受曾经三年来天天食用的美食—苞米渣子红苕稀飯。
饭后告别老师就去县政府找同学们。县政府是我在广元时居住的地方,不费劲就可以找到他们的驻地,火车站旅馆。
到火车站又要走十来里,干脆坐公交车去吧。于是花五毛钱坐上广元特色的公交,马拉车。
一小时后我们又回到火车站,找到火车站旅馆,远远就看到先到的同学们。一下车就被同学们围住了,真是它乡遇故知,她们又笑又跳,就象欢迎贵宾一样欢迎我和宾学安。
与交谈
大家七嘴八舌告诉我,短短几天发生的好几件大事。
第一件是战友们碰到宝成线改造施工的雁门坝三铁六处铁路工程队。得知战友们是步行上京的,便热情接待,好吃好喝还不收费。
第二天我们出发后又驱车赶上来,要我们带上他们给写的一份决心书,保证如期完成改造任务。
我们接到信的时候,情不自禁地高呼!并向工人师傅们表示,一定把他们的决心书送到北京。
同时工人师傅们还送我长征队一首诗:
继长征不畏远征难。
万水干山当等闲。
齐乘东风破巨浪。
语录红光驱严寒。
踏破秦岭千秋雪。
前喜开颜。
另一件事就是行进途中遇一大桥,桥上卫兵不准通行。告知我们是步行串联上京的后,他要我们送他一枚小的像章。拿到像章后他亲自护送大家过桥。
像章
笫三件事就悲惨了。
一天晚上住在竹园坝火车站站长家。站长是成都人,见了老乡眼泪汪汪。拿出最好的食品招待大伙,煮红苕,泡洋姜…
这伙川妹子是大嚼一通。不料半夜七八个人腹痛难忍,上吐下泻,不知道是那种食物出了问题。站长一见大事不好,赶紧一辆闷罐车,连夜将同学们送去广元铁路医院。一路上他们狂泻不止,连吐带拉,弄得整个车厢臭气熏天。
后来想到这件事真是后怕,病情较重的梁文群又吐又泻发高烧,严重脱水!由男同学背上火车,如果耽误了救治,后果不堪设想。
当天吃得较少没有食物中毒的同学,就尽心尽力照顾生病的队友。
吴章丽和另一位没有中毒同学,在闷罐车里为大家一路唱歌,一直唱到广元火车站。抬头望见北斗星,心中想念深情的歌词不知道唱了多少遍,温暖情意给了深受中毒折磨的队友信心和安慰!
火车到了广元车站,有很多人早巳在寒风中等待,而且准备了许多担架。把我们每位中毒的同学扶上担架,火速抬着到医院。
后来才知是事发地打电话了广元铁路医院救治。可見当时各单位非常重视小将的事,对我们关怀备至。
到广元后,没病的同学到嘉陵江整整洗了好几天带呕吐物和屎尿的脏衣服。衣服又厚又多,又不容易洗干净,天气又冷,江水冰凉,几位洗得真是辛苦。
这事放在当今,是大大的不可思议…
闷罐车
我们到的那天,中毒的同学基本痊愈出院了,正准备出发。于是我和宾学安也加入到队伍中,浩浩荡荡向北而去。
这一天足走了八十多里。我这是第一次走远路,两腿酸痛异常,脚板也很疼痛,心想可能打泡了。
一到目的地一坐下就起不来了。同学们忙给我打来热水要我泡脚,真是同学情感动不己。平时在校也不见这种情感。泡脚时伸手一摸,脚底光光滑滑一个泡也没有,真是奇哉怪也,怎么那么痛。
第二天出发照顾我和宾走在队伍后边。没走多远我发现路边有很多拐枣树,地上掉了厚厚一层拐枣。不知你见过拐枣没有,一个枝上有很多小枝,小枝二头各长一个小球象小铃铛一样。吃时摘去小球吃中间那段小枝,非常甜蜜,有种特殊的香味。
我很久没吃到这种水果了。随手检了一大把,边走边检边吃。
同学们看见了,奇怪的问:田彬你怎么啃树枝啊。
我给他们一人一枝。说:这叫拐枣很好吃的,你们尝尝。
有人说三大纪律八项注意,不拿群众一针一线。路边的老大妈听了说:吃吧,掉在地上没人要的。
于是众都弄了一大把,纷纷啃起了树枝,甜而香的新奇感受让大伙喜笑颜开,也是串联路上乐事一桩。
步行串联队
从广元出来第三天到川陕交界的棋盘关,我们已离开大路走小路,山不太高,但路特别险,曲曲折折七弯八拐,走在后边的人觉得前面的人就在自已的头顶上,要踩到自己的头一样。身上的汗把内衣都浸透了。想解开衣服凉快一下,又背着背包系着背带,实在难受。一步一喘到了山顶,一陣凉风吹来又透心的凉。
女同学们纷纷坐在路边不想走了,我见了把她们拉起来说,千万别停下来。走不动慢慢走。一休息全身汗一吹冷风,非病不可。就这样一直走到內衣干了都没有再休息,万幸没人生病。
到汉中,这是路上第一个较大城市。首先直扑饭馆。大米饭加豆腐烹大白菜才二毛钱一份。半斤饭加一碗菜,我们六个男同学一人要了四份,吃完桌上四十八个碗摞了一桌子,我们自已看了都惊心。这就是钻了半月山沟的结果,饭量大增。
由汉中出来,经洋县又一头扎入秦岭的大山中。一天经过一个小山村,未见到人,只听见锣鼓声。走近一看,一群孩子由一位老师带着,打着锣鼓迎接我们。孩子们一拥而上拉着我们到他们学校去,据他们说是解放时解放军来过后就没山外的人来过,所以他们非常热情的给我们跳舞唱歌,表演节目。
又在老师的指挥下从各家拿来食材为我们做饭。饭后全村男女老少都来送行。我们非常感动。拿出自己用油印机印刷的语录卡片和主席像章送给大伙。
我们还把自己排练的节目表演了一番,足足演了一个多小时。知道我们要表演,村民们搭起台子,点上汽灯把舞台照得通明透亮。又鸣锣召唤四周村民来观看。就我们那个水平,还得到乡亲们热烈的掌声。
第二天老师带着学生打着锣鼓,依依不舍的送了一程又一程。那难舎难分的情景一輩子也忘不了。
油印机
在山里钻了好几天,来到一个叫二河口的地方,那真是山清水秀。两条山中流出的小河汇聚于此,岸边生长着一人来高的芦苇,二十几个人走在其中根本就不見踪影。
不时芦苇丛中飞出几只野鸭,嘎嘎叫着飞往远方。
河水清得一眼见底,河底白沙彩石历历在目。河边有一渡船,上船后稍公一竿子扎下去水深竟有二米多,令人不可思议。这么深的水还能一眼看到底,这水该是多么清呀。
大家纷纷赞叹不已,这是我们一路走来见到最美丽的地方。祖国河山处处有美景,心中涌起暖流:我爱你,祖国母亲!
蒹葭苍苍 白露为霜 有位佳人 在水一方
又上公路了,来到一处叫旬阳坝的地方。晚上宁望平神秘地对我说,这里有一小面铺,卖的面好吃的不得了。于是我俩摸黑敲开那个小舖。说小真小,只有一张桌子二条板凳,桌子上油污足有寸厚,碗也油乎乎的,不管了,肚子饿顾不了许多!
说明来意老板捅开炉子烧开水给我们下了几碗面。面条有手指粗。里面还有点生。调料只有盐、葱花、辣椒未、蒜,但油挺多,而且是羊油,平时看着都恶心的面,此时竟是如此的美味,吃完一碗又要了一碗,打着蒜臭的饱嗝满意而归。
回去一吹嘘,女同胞们纷纷结伴而去。在山里钻久了天天红苕玉米,人人都变成大馋猫了。女孩子也顾不了淑女形象了。
记得还有一件趣事,在秦岭中穿行时,有一次到达宿营地时已是八九点钟。
山中黑得早,到达深山中的这个小山村时天早已黑透,村里人大都已经进入梦乡。 找到生产队只给我们抬来一大麻袋红薯让我们自已煮着吃。饥肠辘辘的人们分为几拨,有的用筐抬着红薯去溪边洗干净,有的挑水,有的洗大锅生火。七手八脚总算红薯下锅。
我照例忙着找生产队长落实晚上睡觉的地方。等找着库房确定落实了过夜的住处,回到生产队,兄弟姐妹们已经填饱肚子正擦嘴呢。揭开锅一看,好嘛,就给我留下一个红薯和锅底的红薯汤。
三下五除二红薯下肚,意犹不足,只好再喝点汤充饥吧。用勺一搅和,嚇嚇,竟拉出长丝来。最后盛出一大碗晶萤透亮的红薯糖浆,尝一口,哇,一直甜到心里!
见我津津有味地品尝着美味,竞有人恬不知耻地上来要求。好心给她们了,竟然说你真聪明,红薯的精华都让你一人吃了。 我欲哭无泪,彻底崩溃。你们只给我留了一个红薯!一个而已!
又往前行,到了一个林场,院子里晒滿了松塔。林场的人说是晒干了用作燃料。我休息时无意中发现地上撒落不少松子。拿起一个大松塔发现晒干后整个松塔都张开了,往地上一叩,竟落下一大堆松子来,个个子大饱滿,都似蚕豆大小。放现在得卖百十元钱一斤。就这样一会就收集好几斤,可以大饱口福了。 接下来几天有事干了,天天大吃松子,由于油太大还有点拉稀。几天后报应来了。林场工人说生松子不能多吃,吃多上火。
这不,火就来啦。口中苦得要命。喝水是苦的,吃饭是苦的,连女同学为帮我压苦味给我的水果糖也是苦的。苦得昏天黑地,苦不堪言。经此磨难再也不敢吃生松子了。
秦岭风光
今天将要翻越秦岭,一大早天气晴朗,碧空如洗。远望秦岭主峰高大挺拔。大伙都攒足劲一个劲的往上走。
上山的公路盘旋回绕实在绕路,就决定弃大路而走小路。从低层直接往上层插过去。走上去一看路程碑竟然省了好几公里路,连爬了几个坡,把公路上的汽车也甩在了后边。就这样爬到半山腰发现到处都冰天雪地,地上积雪足有半尺厚,走起来也打滑了。
后面的汽车追上来了,一位好心的司机停下车来招呼,要不要我带你们一程,不然今天你们过不去秦岭,晚上只能住在鸡窝子了。
我们谢绝了司机的好意,继续赶路。傍晚终于登顶。看着夕阳把大小山头映得血红。一个个冰峰都已踩在脚下,真有点千里冰封,雪飘的感觉。
大伙不禁唱起红日升起在东方,自由之神在放声歌唱尽管现实是太阳正一点点的落下去,四周慢慢陷入黑暗之中。
寒气渐渐浸入,肚子也咕咕叫起来。大伙一合计,让我、吴琪和另一同学打前站,到前面解决吃住问题。大部队原地休息后再赶上来。
天越来越冷,在上山时穿的单衣挡不住刺骨的寒风,鼻子耳朵早已冻得失去知觉。可我的厚衣服都打在背包里了,手冻得伸不直,根本无法解开背包,只好伸手进背包硬拉出一条秋裤,把头包住,只露出两个眼睛。这才有点暖意。
我们边走边四处张望,除了脚下的冰雪,四周一片黑暗什么也看不见,也没有一辆汽车出现。这才想起那位司机的话,今夜只能住在鸡窝子了。可哪里窝子呢?
盘山公路
忽然路边出现一点灯光,走近一看,上书鸡窝子道班。大喜过望。
吴琪和另一个队友从鸡窩子回头去迎大队伍。尽管雪封山了,在伸手不見五指的漆黑夜晚,道班的工友和吴琪一起打着手电筒在寒风中找了很久,终于把队伍接到鸡窩子。
原来是几个上山打柴的农民,因砍柴时受了伤,回家时看到曹双英背了个药箱,就请我们帮忙敷药,这样就耽误了很多时间,所以当天赶到鸡窝子已经很晚了。
我看到鸡窝子道班,忙上前敲门。一位工人出来开门,一见我就说:你来评评理,他们说吃饭不给钱。
原来前边几个串联的来到这里,工人们给他们烙的大饼,他们说串联队吃饭不要钱。工人们不干了,正好我来了就要我评理。我说学习解放軍,遵守三大纪律、八项注意,吃饭就得拿钱。
工人师傅一听大喜,这才是,饼给你们吃,不给他们吃。说话间大队伍到了,师傅们烙的大饼有半尺厚,洗脸盆那么大,香气扑鼻,两三刀切成几块,大伙就着开水咸菜饱饱地吃了一顿。
在我们的劝说下,再加上我们付的钱,也让先来的几位填饱了肚子。
秦岭风光
吃解决了,住哪里呢。道班就一间房子,根本无法住。这时道班工人对我说,一里外路边有一阁楼可住人,找对面生产队长就可拿到钥匙,跟队长说是我介绍的即可。
谢过工人师傅我如法拿到钥匙,找到并打开阁楼。那是生产队的一座库房,一楼空空如也,泥地。二楼木质地板大约十多平米。有点麦草,三面环墙一面临空。
二十二人六男十六女怎么住。据道班工人说夜里零下二十几度在楼下泥地上睡必将冻坏,只能全部上楼。一番商议男生六个头靠墙一排睡下,女生十六个头靠里墙脚对空处分二排睡下。男生先睡下不许起来。女生再躺下。
就这样严寒之夜,木板上挤滿二十二个男女。我甚至不敢伸直腿,怕踹着女同学的头。一夜都没暖和过来,却听不見翻身的声音。好不容易天亮了,听见女生命令,男生不许动!等女生全部起来下楼去,才得到起床的许可令。
鸡窝子终身难忘的匪夷所思的一夜就这样过去了。
天亮了,大家精神地排着队往山下走去。虽说天气还是那么冷,路还是那样滑。经历了昨天的困难,一切都不在话下。一路上歌声不断,你刚唱完我又接上,越走越带劲。不是不苦不累,是累起来苦起来,一唱下定决心,不怕牺牲。排除万难去爭取胜利苦和累都忘记了,队友们就这样相互鼓励着一路向前!
走过一个山口,忽然眼前一亮,前面一片大平原,走出秦岭了。一点过渡都没有,出山口就是平原,应该是黄土高原了。
回头望,秦岭还是那样巍峨,那样险峻,真令人一时不能适应,极目远望前方,一大片城镇,西安不远了。心里有一种里程碑式的成就感!
当夜住山边一荣军院内。
家在秦岭小山村
回想在汉中山里,漫山遍野的柿子树,走路时一不小心头就碰上柿子了。树下掉了厚厚一层柿子,一脚上去就像踩了一堆屎,真的恶心。
到老乡家一分钱买二个柿子,那种青皮脆柿子,在石灰水中泡几天就不涩口了。每人都买了很多,大包小包地到了公社,吃住。公社说你们买贵了,当地市价一分钱十二个。这可亏大发了,老乡欺负我们不懂。
到西安住在一学校里,领了被子一看,里面血迹班班,随手就抓住几个虱子。于是赶紧退回去。打开自已的背包,舖好被子。
吃饭时,大喇叭响了,成都六中的不用公家被褥自带被子串连,希望大家学习他们这种精神,听后一阵哄堂大笑。
一分钱两个,亏死了。
早就听说西安羊肉泡馍的鲜美,特地前往品尝。到火车站泡馍店买了牌子便进店等候,半天无人招呼,问了服务员才知道还要买馍。买了馍还是无人搭理,又问服务员。原来要自行取一大碗,把馍撕成小块放入碗内,再取一木夹把买的牌子夹在碗上。果然服务员就端走碗,浇上热汽腾腾的羊肉汤送到桌上。
只见满满一大碗羊肉汤,泡馍上二大块羊肉,一肥一瘦足有二两肉,汤上还洒有香菜,嗅着香味忍不住吃上一大口。羊肉入口即化,羊汤鲜美可口,泡馍劲道有嚼劲,真乃人间美味也。食佳量足,连汤带馍吃得肚子溜园。西安羊肉泡馍真的名不虚传。
羊肉泡馍名不虚传
回到驻地,同学们告诉我一个好。在火车站串联接待站,得到学校发来的信和单。说成都市给予步行串联的同学补助,每人每天几毛钱,我们出来已经一个多月了,加上予补,每人可领三四十元。有了这笔钱就可以好好武装一下了。
于是我们到商店买了防寒的大头鞋,我还买了顶皮帽,再也不怕冻耳朵了。买了绑腿。每天练习打绑腿,这可是个技术活,紧了走几步腿就胀得难受,松了走几步就跨了。只有不松不紧走起路来才带劲。光练这个就花了我们好几天功夫。
在西安休整七天了,可人们反而纷纷倒下了,三天二头的有人感冒。经商量不能再呆下去。出发,找个地方去和贫下中农结合,劳动几天,什么病都好了。
就这样告别了西安一行人向东向北进发。走了一天,傍晚来到一个叫做故市的小村庄。属陕西渭南固市四队,找到大队部说明来意,大队领导表示欢迎。马上把我们二人一组安排到社员家。
晚上队里举小了文艺联欢会,各显神通热鬧非凡。男女同学各自都找到自已的伙伴,交流得非常开心。
西安城墙 古都威武
据他们说困难时期曾有成都张家巷的妇女到他们村落户,我们一听,那不就在我们六中附近么。
她叫张素华,命运悲惨,自然灾害时被到陕西渭南农村,与农民结婚生子。夫家一直不让她回蓉探亲,怕她一去不返。直到两个孩子都几岁了才让回家。
这个故事让我们了解到我们社会还有阴暗面,因为张素华告诉我们像她那样被的妇女儿童还有不少。
村里的大妈真的不把我们当外人,拉住女同学的手说,女娃长得真漂亮,看上村里哪个小伙大妈给你说去。弄得女同学们滿脸通红,怪不好意思的。
第二天扛上锄头就和大家下地了,早上在田里要先用木材烧火把地烤热后,用鋤头才挖得动。因为土地被冻硬了,解冻以后才能挖。这与是根本不同的。
我们在这里停留七天,参与村里修水渠的劳动。一周过去,恋恋不舍地告别小村庄,再次踏上征程。
黄土地
一路往北经过大荔县就往东北方的黄河走去。在去黄河前我们曾徒步涉过北方一条有名的河流—渭河。 它是黄河最大的支流,每年带入黄河大量的泥沙。又是一条间歇性河流,枯水期水量很小。
到河边才发现这条有名的河有点名不符其实。河床倒是很宽,足有五六百米,河水却很浅,最深处不及小腿。
河上没有桥,令人讨厌的是水底一层淤泥滑不溜湫。过河的人都是赤脚涉水而行。没办法只有脱鞋挽起裤腿,走吧。
女同学们都变成赤足大仙,只有蒋改裹足不前。原来从成都出发不久她的一支脚,每天带伤一拐一拐的走,至今没有好转。
女生们都把眼光投向几位男生。那意思不说自明。可男女授受不亲,平时连手都没拉过,怎么能做更进一步的动作呢。
大家都不表态,我只好硬着头皮说我来背她。马上就有人接过我的背包和鞋,不背还不行了。蒋改看着还高,背着还挺沉。足下又冷又滑,最讨厌的是泥下竟然是鵝卵石,难走极了。好在边兩边各有一个女生扶着蒋改,才完成这艰难的历程。过了河,内衣都湿透了。
一路向前,天上飘下小雪,北风呼嘯,真冷呀,幸好在西安装备了皮鞋皮帽,不然真不知会冻成什么样子。鼻子堵堵的,出气不痛快,用手指一掏尽是冰渣,用手捏住鼻子,一松手,冻住了,打不开了。女同学的口罩冻成一块铁片。
渭河
出发前查地图,今天将路过上王庄和下王庄,兩庄相距二三里。
出上王庄后举目远望,一片大平原那有村庄的影子!怀疑走错路了。
打听路人,回答是快到了,没错。可前方哪有村庄的影子呀。硬着头皮走吧。
不久前方出现一条大沟,深约二三百米,宽有一二公里。沟底果然有一村庄,这就是下王庄。沿小路向沟底走,恍然又回到山区,沟两边怪石林立,树木繁茂,冬日里只见枝桠不见树叶。
半天下到沟底,只見两边都是高山,头上一线天以不見太阳,这才是午后三四点,就像黄昏似的,若非正午,阳光都照射不进来。
这天就住在下王庄了。
当地百姓说上边平原叫塬上,他们这叫沟底。沟壑纵横应该是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创伤吧!像这样的地方这一带很多。第二天当我们攀上塬上回头望时,又是一片大平原,那有深沟的痕迹,这就是黄土高原吧!世界真奇妙,又开眼界了。
这天住在一家农院,此处离黄河很近,队里說这几天风太大,过几天风小了就送我们过河,你们就安下心休息几天吧。
房东大妈把我们几个男生安排在一间小房内,房间一半都是炕,晚上我们一摸炕才微微有点暖和,就自已找柴火把炕烧得热热的。一会大妈进来一摸便骂起来,这个小妮怎么烧的炕,一边把火捣灭,用灰盖上。我们还以为大妈舍不得柴禾。
晚上睡觉就遭罪了,炕烫得不行,大伙都往炕尾挤,实在不行就把被褥垫在下面,睡在被子上。就这样浑身大汗淋漓的想起大妈来,幸亏她撤了火,不然这一晚上还不烤熟了。
夜里尿急又上院里,冷风一吹,早晨起来就头痛脑热,感冒了。接下来高烧不止,昏昏沉沉睡了几天,未见好转。偏偏队长决定送上北京,专为我们开一船,问我能行动否,一咬牙,走。
于是每人交五毛船费,这还算是五折优惠,本地人一律一元。
我们要渡黄河的叫吴王渡。
大家排着队一字长蛇阵跟在队长身后。队长扛着一把大木槌领着我们走向河滩。
黄河滩真宽,一眼望不着对岸。队长说黄河的河床有十里宽。河流主流白花花的横臥在中间。靠这边七八道支流乱七八糟地流着,上边已结冰了。要走到主流还有好长一段距离,还真费劲。
队长一再嘱咐要紧跟着他,不可乱走,否则很危险。说完便领我们向前找路。
河滩上一片黄沙寸草不生,顺河而下的寒风奇冷无比。队长说要抓紧,一会就没机会了。这滩上一马平川无边无际,男同学还好办,远离人群背过身去就解决了。女同学也有办法十几个人围成一临时廁所,轮流如厕。问题是天太冷手冻得伸不开,裤子能提上来可是系不住。只能互相帮忙才完成放水任务,就这样已花费近一小时时间。
队长用大木槌小心翼翼地敲打着冰面,寻找前进的道路。我们则亦步亦趋地跟在后面。队伍不时停留下来等待着探路者前行,有时还折回原路重找出路。远远望去冰面上长长的队伍宛如一条长蛇缓慢曲折地向主流游去。
忽然哗拉一声韩中伟应声落水,掉入冰河中。原来他见队伍弯曲处只有一二米间距,想抄个近道。那想刚一迈步就失足了。幸好水不太深只及大腿处,他忙按住旁边冰层想爬上冰面,但按下去冰层应手就碎裂开来。急得队长大叫别动。前几天就淹死一个北京来的学生。说着递过大槌,宁望平伸出我们的旗杆,十字交叉放在冰面,韩中伟借力爬上冰面。
刚上来褲子就结冰了。大家一边用旗杆敲打冰块一边解开他的背包拿出衣服,七手八脚帮他换上。韩中伟这才缓过劲来。经此一劫,谁也不敢乱动,拉开距离,继续前行。
近二小时后方才越过支流到达黄河主流岸边。这里停着一近正方形的大船,解缆绳十几个船工和我们就往上游拉船,足足拉了二三里路,这才停下招呼大家上船。
船很大,三十多人还没坐到一半,随着河面上漂来的桌面大小的冰凌的冲击,船身上下左右的摇晃,看着如飞而过的冰块不禁头晕目眩。女生们个个脸色苍白不敢抬头,动也不动地挤成一团。
黄河风浪还是很大,上游厚厚的冰块铺天盖地冲下来。我们从小在城市长大,特别是女同学,根本没有见过这样的大风大浪大冰块,确实非常害怕!
队长大声呟喝同学们分开坐,别挤在一边。大吼一声开船啰。
只见十几个船工都脱去上衣,光着膀子,手持碗口粗的撑杆飞身各自的船位,一边喊着号子一边用力撑了下去。
船缓缓离岸飞一样的往下流驶去。队长死死握住舵杆努力把船头对准对岸。忽然啪的一声,一根碗口粗的撑杆折断了,船工险些掉下水去。其他船工赶忙补上他的位置,让他有时间换上新的撑杆。
船到中流,船速越发的快,离上船处已漂下去好几里路了,这时船工的号子声已响成一片,一点间歇也没有。几乎悬挂在撑杆上。就这样船慢慢冲过中流靠近岸边。
那场景,那号子声,像极了黄河大合唱的那一幕。
终于靠岸了。船工们累得汗流浃背,滴水成冰的天气,的上身却冒着缕缕白气。活像一尊尊天神,威武极了。
吴王的惊涛骇浪,虽不是黄河最大的滔天巨浪,毫无疑问在每个人的脑海中形成永生不忘的強刺激,此生不会再有第二次。
所幸河这边一溜高坡没有汊流,好走多了。告别队长,告别众船工。告别了黄河,走向山西省。
黄河 母亲河
爬上河堤远处是一学校,我仍然在发烧之中,昏昏沉沉随着大伙进入学校休息,有人找来校医为我诊治。一量体温三十八度多,医生立即为我打了退烧针。休息后仍随大队前行,不知不觉间大汗淋漓,居然退烧了。只是身体虚得很。走起路来好像踩在棉花上似的。
由于我的缘故,队伍早早歇下来,不再走了。这一天也就是走了二三十里,时间都花在过黄河上啦。
从出发以来,一直由男同学掌握着前进历程。他们每天共同商议第二天的前进方向和里程。女同学们只管跟着走就可以了。现在不行了,女同学们提出抗议,凭什么每天都听你们的,让我们跟着你们走,明天换个方式,我们打旗走在前面,男生们一律跟在队伍后边走。
举手表决,16比6,通过。
第二天,女同学们意志昂扬地打着旗往回走。你没看错,是往回走!
我们也不吭声跟着走。半小时过去,实在忍不住:咱们到哪去?
回答:废话,去北京呀。
可这是回成都的方向呀!
于是哈哈大笑又把旗子交回男生手中。条件是必须把每天的计划告诉大家。另外还要教会大家在野外怎样看太阳定方向。
通过协商决定,每天派出一男一女提前半小时或一小时出发打前站,在大队伍到达前安排好食宿,这样大队一到,立刻可以休息吃饭了。
这样一带一,女同学也锻炼出来了,以后可以单独执行任务了。明天就由我同曾瑞华担任这个艰巨的任务。妈呀。这不是给我一个大负担吗,不光要完成联络的任务,还必须处处照顾女同胞。
到山西后第一个印象就是煤太多。快到闻喜县城,又听见火车鸣笛声,有种久违了的感觉。再看脚下,足有二三寸厚的煤粉,一脚下去一个大坑。大伙都挺心痛,这么多煤粉,加点水就可打成煤球、蜂窝煤,这样遗弃在地上多可惜呀。
想到沿路见到的景象,又有点释然了。山沟里一层煤一层石头,象夹心饼干一样呈现在眼前,河沟里小溪里,大块大块的煤就摆放在那里无人问津。这要放在成都还不要被人们抢疯了。
路边不知谁挖了个坑,除去上面薄薄一层土,下面全是黑得发亮的煤。一看就是谁家没烧的了,顺手在这挖点回去救急。想起在成都手持铁丝夹子在地上拾树叶当柴火的情景,不禁感叹,老天爷为何这样不公呢。
山西省到处都有煤矿
田彬同学原稿
吴琪、丁济华、吴章丽、梁文群、曾瑞华等同学补充
本文相关词条概念解析:
红心
1880年前后源于美国的一种纸牌游戏,玩者都避免吃进有红心的墩。可3-6人玩,用一副52张牌。如3人玩,则抽掉黑桃2或梅花2;5人玩时,则抽掉这两张牌;6人玩时抽掉黑桃3(或梅花3)、黑桃2、梅花2和方块2。玩时既不叫牌,也不定王牌。
广州治疗牛皮癣方法玉林鸡骨草胶囊治什么病宝宝消化不良怎么调理
腰酸背痛乏力怎么回事厦门权威男科医院
左脑梗怎么治疗

- 上一篇: 上市平台现金贷对比柔软
- 下一篇 了不起的修仙模拟器美观门派布局一览柔软
-
刮痧缓解身体气不顺
2019-07-12
-
感冒不想打针试试中医食疗
2019-07-12
-
蜈蚣旗根的功效与作用
2019-07-06
-
镜面草的功效与作用
2019-07-06
-
北京中医药大学创作的舞蹈诗岐黄志亮相法国
2019-07-06
-
金老梅叶的功效与作用
2019-0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