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季养生五为要
中医减肥 2019年09月08日 浏览:4 次
春季养生五“为要” 15:50:19 来源:
天人相应 是我国中医学的一个重要观点,由于人与自然界息息相关,从而产生了顺应自然的养生理论和养生方法,季节养生或时令养生就是其中之一。《素问 宝命全形论》云: 人以天地之气生,四时之法成。 《千金要方 养性》引列子之说: 一体之盈虚消息,皆通于天地,应于物类。 说明人与自然气候相关的道理,一个人尤其是老年人,特别要注意随着季节的变化,提高自己的适应能力。因此,顺应自然生发之机,充养体内阳气,则生机旺盛,延年益寿;反之,则其阳不能固护于外,阴不能营守于内,使脏腑、气血、经脉等发生病变,阴阳平衡失调而催人衰老、体弱多病,甚至早亡。
那么,怎样注意春季的养生之法呢?
1.春令养阳气,防 风病 为要
孙思邈云: 人年五十以上,阳气日衰,损与日至。 近代名医丁甘仁认为: 七秩之年,气血必虚 血虚无以流通脉络。 由此可见,人上了年纪多属阳虚。
春季气候偏温,风为当令的主气,人类对此有较强的适应力。如春应温而反寒,发生气候异常,亦称非其时而有其气。如养生不慎,即易发病。风邪外袭多自皮毛肌腠而入。《素问 风论》曰: 风气藏于皮肤之间, 腠理开则洒然寒,闭则热而闷。 春时阳气发泄,气血易趋向于体表,临症为皮肤松弛,而多汗。《素问 八正神明论》云: 天温日明,则人血淖液而卫气浮,故血易泻,气易行。 《摄生消息论》指出: 春阳初升,万物发萌,正二月间,乍寒乍热,高年之人,多有宿疾。春气所攻,则精神昏倦,宿病发动。 出现体热头昏,壅隔疫嗽、四肢倦怠,腰脚无力 《黄帝内经》强调: 谨候诸风而避之。 说明老年人预防风邪非常重要。因此,老年人宜选择轻松、柔软、舒适、保暖的衣帽鞋袜,保持身体暖和,不受风邪的侵袭,以达到预防 风病 的养生之目的。
2.春令辨食性,求 食疗 为要
中国养生学很重视饮食调理法,此法也是许多养生家的实践经验。《养生论》曰: 服食养生。 《儒门事亲》言: 养生当论食补。 但食性有寒热温凉之分,故《尚书》说: 食哉,惟时。 就是说饮食要因时制宜。《周礼 天官》曰: 春发散宜食酸以收敛 因春令主升发之气,所以宜吃些酸性食品,佐以收敛之性。尤其是老年人肾气多衰,脾胃不振,春令又是寒温交错的季节,应以《灵枢 师传》所说的 食饮者,热无灼口,寒无沧沧 为准则。要忌大热、大寒之食品。古人歌云: 厚味伤人无所知,能甘淡薄是吾师;三千功行从此始,淡食多补信有之。 清淡食品益于长寿,实属经验之谈,许多养生家积累了丰富的食养、食疗知识。《寿亲养老新书》曰: 高年之人,真气耗竭,五脏衰弱,全仰饮食以资气血。若生冷无节,饥饱失宜,调停无度,动成疾患。 《寿世保元》说: 食唯半饱无兼味,酒至三分莫过频。 以上诸医家告诫人们,暴饮暴食,生冷无节,饮酒无度,以及选择食物不辨食性,都会有损健康。正如《管子》所云: 饮食不节 则形累而寿损。
精神焦虑抑郁消化不良的原因宝宝不消化吃什么好
小孩鼻子流鼻血怎么办

- 上一篇: 黑痣生长加快警惕皮肤癌吃什么防癌变
- 下一篇 蒜香面包丁沙拉的做法
-
马科维斯塔潘依然有机会赢得年冠军
2020-07-07
-
与老挝医院开展合作
2019-07-13
-
猫爪草的炮制方法
2019-07-12
-
中华中医药学会名医学术研究分会2017年
2019-07-12
-
白领如何在午休时间精力充沛1
2019-07-06
-
哪些小细节可以帮助减肥呢
2019-07-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