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古发现7000年前南稻北黍共存淮河流域
中医减肥 2020年06月19日 浏览:6 次
资料图:村民正在收割水稻。中新社 韩冰 摄
中新社合肥1月7日电 ( 吴兰)中国科学技术大学7日消息命中率更是只有34.9%。 假设吉诺比利最终决定回归,该校科技考古团队发现,淮河中游地区7000年前南方水稻北方黍共存现象,这也是目前淮河中下游地区发现最早的稻黍共存记录。
研究成果近日发表于国际考古学权威期刊《考古科学杂志》(Journal of Archaeological Science)上。
科研人员利用植硅体分析法,对安徽蚌埠双墩新石器时代遗址地层沉积物进行研究,证明在距今7300年到6800年之间的时期,该地区就出现了北方黄米(黍)和南方水稻共存的现象。
淮河流域是中国东部南北不同气候环境、农业类型与文化传统的过渡地带,其史前农业结构演化与农业经济形成过程是全新世以来中国东部地区环境变化与人类适应研究中的重要内容,长期以来一直受到中外研究者的重点关注。
科研人员利用近两年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对安徽蚌埠双墩遗址进行考古发掘的时机,通过现场取样,采集了该遗址多个地层的沉积样品进行植硅体分析。研究结果显示原为明江宁献王朱权九世孙,在7000年前黍与水稻已同时出现于该遗址,且水稻在其农作物组成中占据了绝对的主体地位,黍的比重相对较低。
据介绍,这一发现将粟、黍类旱生农作物在淮河中下游地区出现的时间提前了2000多年。结果表明,淮河流域也是中国水稻演化的重要区域,其早期水稻可能具有独立的驯化过程,这也为水稻起源研究提供了新线索。(完)
莆田白癜风医院哪家好排卵期出血小腹痛甲沟炎引起灰指甲
- 上一篇: 北京泛海国际碧海园二手房房源信息有哪些
- 下一篇 自力式调节阀简单介绍
相关文章
-
马科维斯塔潘依然有机会赢得年冠军
2020-07-07
-
与老挝医院开展合作
2019-07-13
-
猫爪草的炮制方法
2019-07-12
-
中华中医药学会名医学术研究分会2017年
2019-07-12
-
白领如何在午休时间精力充沛1
2019-07-06
-
哪些小细节可以帮助减肥呢
2019-07-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