藩国饶议科学别为诺奖心神不宁
中药大全 2020年07月21日 浏览:2 次
作者:王波
新一轮的躁狂与热议,又将习惯性地在我们周围复发。因为10月来了,一年一度的奖获奖名单会如期公布。
这份名单,往往被视为代表科学的高度。
可惜,这个高度,带给我们更多的是心理落差。人们在瑞典喜气洋洋揭开的名单,在中国揭开的却常常是数亿人心头久久难愈的伤疤——在中国大陆,还没人企及过这个高度。
所以,提及那些与科学有关的事,总容易令人心神不宁。在新书《饶议科学》里,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院长饶毅谈论的,都是与科学有关的事。
“奖是主观评价,多次发错。”这是他写在新书封面的第一句话。不过,写这话并非为了宽慰国人,而是为日裔美国科学家下村修鸣不平。
下村修在生物发光研究方面有非常重要的贡献,但科学界知道该研究后续工作的人多,知道开拓者下村修的人反而很少。下村修得到的社会认可更是少得可怜,在普林斯顿大学,他有20年时间没有自己的实验室,只能在别人空旷的新社区就陷入黑灯瞎火领导下工作。他已经80岁了,不仅没当选任何地方的院士,发表文章也还在用家庭地址。
“年逾80岁的下村修,无疑应该获诺贝尔奖。”2008年10月4日,饶毅写道。在他看来,应该得奖的还有钱永健,并且钱永健“有两项重要工作都与下村修有一定关系”。
但饶毅也清楚“科学界并不公平”,“过去5年,化学奖委员会发生物学相关的奖出过三次错”。他剩下的或许只有愿望——“但愿钱永健在钱学森先生在世的时候获奖,以告慰他们全家”。[NextPage]
这个愿望最终没有落空。10月8日,瑞典皇家科学院宣布,下村修、查尔菲和钱永健获2008年度诺贝尔化学奖。
2002年,在诺贝尔生理学医学奖宣布前一天,饶毅写下《21项值得获诺贝尔生理学医学奖的工作及科学家》。迄今为止,所列项目中,几乎每年都有获奖的。
但在他自己看来,“我不是预测,我只是说了我认为在科学研究水平上值得获奖的工作。”他能够预测的是,获诺贝尔奖这事,中国人“确实距离很远”。以前是没钱,而现在,“钱不是唯一的因素,体制、人才都需要跟得上”。
这名生命科学院院长,喜欢以科学技术内容和科学价值为标准,来评判一些科学研究。可是,当面对中国如何选择科技方向以及重点支持的领域和项目的疑问时,他发现用这标准“都不能解释”。
在他眼里,主要是科技体制出了问题,重大项目和方向的决策,有时是“由非科技专家感兴趣的热点来决定”。在其他国家,普通行政人员都是给专业领导和专业人员做辅助工作,在中国却常能领导和指挥专家。这样的体制里,肯定出不了2002年的诺贝尔奖获得者苏尔斯顿,这个家伙只喜欢自己做研究,既不发表很多文章,更不追求论文发表到特别显耀的杂志。
一同缺失的,可能还有科技文化。1997年,在维尔穆特克隆多利羊以前,中国在人员和设备上都具备克隆哺乳动物的条件,但最终没做,“可能还是因为欠缺创新精神和文化”。不仅如此,饶毅发现中国举行的多数科技会议,对科学交流的热情也低于对热闹场面的追求,有些人甚至认为,做好科学的目的,就是能和行政人员一起在轰轰烈烈的大会上登台。
对于曾备受追捧的电视栏目《百家讲坛》,饶毅就非常反感。因为在那里,“历史常常以胜者为王败者为寇的标准来写,谁抢到了王位谁就厉害,这和科学完全不一样”。他同样反感的,还有一些历史书,在那些书里,居里夫人等著名科学家,都被美化为成功的典范,他们背后遭遇的曲折和辛酸都被平淡地处理了。
不过,老式的“英雄”、“魔鬼”图谱正渐渐被修改,居里夫人不再是那个只要事业不顾家庭的女人,而某些诺贝尔奖获得者,也不过是一些名不副实或沽名钓誉的庸碌之人,前辈科学家们开始在“历史”里活得有血有肉、至情至性。
只是,从历史回到现实,尤其是国内的科学现实,多少令人忧心。面对学风日下的学术环境,不少学者爱惜自己的羽毛,选择了保持沉默。
而每年10月,总会留下数以亿计的人们,年复一年地体味过往的躁狂与尴尬。或许科学家如饶毅者,心里此时会更为纠结和尴尬。
否则,他不会在新书封面的最后写下这样一句话——“我写科普,希望以科学的东西冲淡《百家讲坛》大谈尔虞我诈的古我们的基础部件不行代史之风”。
(:李明达)
遵义白癜风医院哪家好清远妇科医院哪家好平喘药
- 上一篇: 藩国中国史上唯一一个被阉割过的王爷大太监童贯
- 下一篇 藩国她从别的地方搬过来
-
未来不可估量只有房山一家上榜房山人的身价
2020-07-08
-
压榨油和精炼油有哪些不同呢
2019-07-15
-
奥尼尔对针灸情有独钟
2019-07-13
-
西方医界认为中国针灸治疗不育效果显著
2019-07-13
-
猪獠参的功效与作用
2019-07-07
-
白蝶花的功效与作用
2019-07-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