练太极拳要不要用力?
中药大全 2019年08月17日 浏览:9 次
摘要:这是“用意不用力”、“用重量不用力量”练拳,把动作“松”出来的方法。放松是有方向性的,可以向上、下、左、右、前、后等各个方向“放”松。 一、 用力 的 用 字的两种不同解读
第一种解读:
用 是需要、使用、运用的意思。行拳用力,就像绘画用颜料,饿了用饭、喝水用杯、写字用笔用纸一样的用法。凡是运动,都是力的推动,运动也不可能例外。虽说用重量不用力量,但还是要从重量中释放出力量;虽说用地心引力不用自身体力,但地心引力也是力呀!总之,练拳是需要力的推动的,无力就不可能产生运动。如果这样解释练拳 用力 ,我看没人反对。可惜的是,常人对 用力 一词的理解完全不是这个意思,他们说: 用力 时不可能联想到用自身重量和地心引力之类的概念。练拳实践也证明,一说用力就是用体力,用筋骨之力,就一身紧张。所以,主张练拳不用力者不问用什么力,一听到 用力 二字就警惕,就拒绝,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第二种解读:
用 是加强,加多、加大的意思,就像 用功 指多努力, 用功夫 指多花时间、多费精力, 用劲 指再加一把劲似的。按《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用力就是 用力气,使劲 ,例如 用力喊叫,用力把门推了一下 。暗指原来用的力气、使的劲,需要加大力气,多使一把劲。所举之例也是说,小声叫不行,必须加大声音使劲喊叫;轻推门不行,必须加大力量推一下。这也是常人对 用力 的理解。按照这样的理解 用 力练拳,就必须绷紧胸腹、鼓动筋肌。这就与太极拳重内轻外、重意轻力,重在自我修养和以柔克刚的特点相违背了。我看不只主张练拳不用力者反对,即使主张练拳要用力的朋友也未必完全同意。
二、肢体运行的三种动力
第一种是无加力意识的人体力。即不能用 用力 一词形容的人力,包括:
1、呼吸鼓荡力。呼吸本是不随意肌收放推动的,但因呼吸会牵动两肋、胸背、肩胛、横膈、腰腹及身体重心,与随意肌有一定的互动关系,所以应把呼吸作为肢体运动的一种动力来研究。
2、静态支撑力。如站着、坐着、蹲着等保持一定姿势所需的支撑力。
、轻松运动力。如端杯喝水、使筷吃饭、饭后散步等轻松自然或悠闲自在的运行动力。
第二种是有加力意识的人体力。
是应以 用力 一词形容的力,是对 用力 词中的 用 字作为第二种解读所 用 的力。这种力有三个特点:一是简单,几乎不需学,人人都会,甚至连动物都会;二是依靠增加心力和体力消耗而增加力度,比较笨拙;三是因体内各部分相互牵扯而内部自耗大,所以功效低。主张练拳不用力者反对练拳使用这种力。
第三种是无体力、自然力。
主要是指人体像山体泥石流滑坡、水流冲击、物体坠落等运动现象的推动力,就是自身重量所释放出来的力。重量是重力的量化,重力就是地心引力。用重量,用重力,用地心引力都行,都是一个意思。这样说可能不太科学,但因为有因果关系,也算是约定俗成吧。除自身重量这个最方便、最经济、最主要的行拳动力之外,自然力还包括惯性力、反作用力、杠杆力等一些辅助性、传导性的力。
综上所述,因为 用力 中的 用 字常被作第二种解读, 力 字常被认为就是第二种力,如果说练太极拳 要用力 ,就混淆了内家拳与外家拳的界限,会将练太极拳者导入旁门,所以,练太极拳还是说 不用力 好,说 用意不用力 、 用重量不用力量 好,这样表达是非分明,一看就懂,能保持太极拳的纯正性。
三、两种不同的思维方式
第一种是主张练拳要用力者的现代思维方式。
他们首先从逻辑推理的角度认为,凡是运动都是力的推动,太极拳是运动,当然也是力的推动,是力的推动就要用力,不用力就没有力,就不可能产生运动。这种说法的错误有二:一是把 是力的推动 等同于 要用力 ;二是把主观上不用力等同于客观上没有力。他们不知道还有不用力的力 地心引力。其次,他们从物理学定量分析的角度说,假如有一个合适的测力仪测量,每个微小的动作都是可以测出力学数据来的。再次,他们从生理解剖的角度说,人体每个动作都可以分析出是哪些肌肉收缩牵拉什么骨骼生出来的力。所以他们理直气壮地批评主张练拳不用力者说,明明用了力,又说没用力,不承认事实,不尊重科学。批评者无视主观用力与客观有力的区别,不顾肌体力与自然力的不同,简单地认为有就是有,无就是无,只要动了就是用了力。这不是太极拳应有的思维方式,倒像西方直指目标的思维方式。
第二种是主张练拳不用力者的传统思维方式。
他们置身于祖国传统文化的大环境中,站在阴阳哲理的高度,用辩证的、逆反的思维方式去分析问题,就不会得出 有就是有,无就是无 那么绝对的结论。所以,他们反对 只有用力才能有力,只有用力才能练力 的说法。主张 有就是无,无就是有 ,认为主观故意用出来的肌体之力,不但不是太极拳所需之力,而且还会堵塞太极之力的通道,一辈子也练不出真正的太极劲来。此乃 有就是无 的道理。相反,真正的 武学内劲从虚无中来 (孙禄堂语), 用意不用力, 久久练习,则得真正内劲 (杨澄甫语)。此乃 无就是有 的道理。他们还从太极拳的特点出发认为,太极拳重内轻外、重意轻力、重在以柔克刚的特点,包含了国人含蓄内敛的性格,重视自我修养的品格,以及 上善若水 、中正和谐的处世之道,是一种有很深文化渊源的本质属性,是中国特色,不容改变,而 用意不用力 的练法,正是维护太极拳天姿国色特点所必须的手段。这是定性分析的思维方式。再从练拳的心理过程分析,他们认为:我练拳一无用力的心理动机,二无用力的心理体验,凭什么说我用了力!如果非要从力学的角度去分析,那就连端杯喝水、使筷吃饭、站着观景、眼皮眨动都是力的推动,那就要说用力喝水、用力吃饭、用力观景、甩力眨眼了。这岂不荒唐?
我们是讨论具有祖国传统文化名片作用的太极拳,只能按照我国民大众的认识习惯去解释 用力 一词,按照传统的思维方式和太极拳的本质特征去 用意不用力 地研练。而不能用现代思维否定传统思维,不能用科学理念批评哲学思辨,不能把其他武术的练法搬到太极拳中来。如果像西医批评不科学那样,用现代的思维方式批评传统太极拳的 用意不用力 ,批评者自己就用错了定律,就先不科学了。要明白 用意不用力 是太极拳区别于外家拳的重要标志之一。丢了 用意不用力 ,就是丢了太极拳的特色。
四、一样戒力
练太极拳, 用力 是万恶之源, 不用力 是效益之本。所以,王壮弘先生告诫我们: 练太极拳要养成戒 力 的习惯,像戒毒一样地戒,不能说不戒就不戒了。要始终提醒自己戒 力 ! 人们说不用力不能打拳,我恰恰说不用力才能打拳。你用力,就不能像流体,不能像风,不能像水,不能像气体膨胀,能量就出不来。
能量是哪里来的?如果用你自己的力量肯定不对。世界上最大的能量就是地心引力。
膨胀也是靠地心引力,掺杂其他的力就不好了。
用重量不用力量。
王芗斋先生也说: 身心不可用力,否则稍有注血便失松和,不松则气滞而力板,意停而神断,全体皆非矣。
冯志强先生说: 柔练为养,刚练为伤; 练意为养,练力为伤。
其他许多太极拳家也有不少要求练拳不用力的论述。
不要怕松过头会懈,从而想松紧结合着练;只要领起、周身贯通,就只有松不够,没有松过头的问题。不要怕柔过头会软,想刚柔相济着练,结果如李雅轩先生说的: 吾辈练拳,以全心全意地去想松而尚不能将身势松得干净,如在练功时,心中先存一个刚柔相济的思想,哪里还能将身势松得干净,而没有一点拘滞别扭之力呢?如这样的刚柔相济的练法,我相信一辈子也难以将身体松纯净了。 要长期坚持,须知练拳戒力就像长河之水行舟,不进则退,所以必须时时、处处提醒自己戒力、放松,伸手出脚对称松,进退顾盼如滑冰,落如浑水泥沙降,起如风筝向上升。
五、用 偏沉则随 的智慧开发自身重量
这是 用意不用力 、 用重量不用力量 练拳,把动作 松 出来的方法。放松是有方向性的,可以向上、下、左、右、前、后等各个方向 放 松。在向各个方向的放松之中,向下松是第一重要的。向下松的反作用力就是向上松;向下松就像将提着的半塑料袋水放在地上,水就会产生向周围的扩 、膨胀力,这就是向四面八方松。只要掌握好了向下松,向其他各个方向的松也就同时产生了。向下松,就是凭着自身重量,顺着地心引力向下走,就是 用重量不用力量 。向下松,体内意气就像水中泥沙向下沉。因此,向下松也叫松沉,简称沉。沉,也不是全身各处没有区别地一起沉,而是有的部位沉,有的部位不沉;有的部位先沉,有的部位后沉;有的部位显沉,有的部位隐沉。沉的部位或是偏上、或是偏下、或是偏前、或是偏后、或是偏左、或是偏右,总之是偏于一边,这叫 偏沉 。与 偏沉 相对称的部位因反作用力或杠杆力作用关系必然偏轻。偏沉处为实,偏轻处为虚。虽然处处都有偏沉、偏轻的区别,但不同部位偏沉对全身的影响是不一样的。
在全身各个部位的偏沉中,胯,特别是实胯的偏沉是最重要的,对全身的引动效果最明显。因为胯是骨盘的主要构件,是腰身的底座、根节,又是下肢的根节是拳论所说的 腰腿间 的中心,兼具腰的主宰作用和腿的发动作用,兼具腰的中轴作用和腿的支撑作用,同样是命意源头和动作开关。所以实胯一偏沉,全身就像通了电、通了水,就活动了,就随之动起来了。实胯偏沉,犹如开渠引水水自流, 这边偏沉一点点,它就往这边流,那边偏沉一点点,它就往那边流。偏沉,一点点起来了;偏沉,一点点下去了。 (王壮弘语)偏沉,动作就一点点自己走出来了。每个有重心偏移的动作,都应从原实胯偏沉开始,到新实胯偏沉结束,要细细地走过两胯及其之间的每一个点,体会一路所经每一个偏沉点的感受,两胯偏沉依次走,意气如水贴地流。在两胯交替偏沉的带动下,全身一处自有一处沉轻变化,处处都随偏沉、偏轻而动作。凡需向下走的部位,应凭借自身的重量顺偏沉之势向下走;凡需向上升的部位,应借着其对称部位偏沉的反作用力或杠杆力往上走;凡欲向前移重心时则偏沉前边;凡欲向后移重心时则偏沉后边;若欲左转身则偏沉右胯右膝;若欲右转身则偏沉左胯左膝;欲出步则偏沉实胯;欲出手则偏沉肩胛等等。任何动作都可以通过偏沉的方法松出来,千万不要上抬下压、前推后拽、左搬右扯地 用力 做出来。
彝 医:补知凯扎诺,且凯色土。中 医:益肾,活血,软坚散结。主用于肾阳不足、气滞血瘀所致的乳腺增生。
春季引起的骨关节炎
产妇缺钙和风湿区别
鲁南欣康可以空腹吃么
生物谷灯盏花企业如何
云南省特色植物药灯盏花
云南省特色植物药有哪些
太原最好的性病专科医院合肥妇科的医院哪好
南宁治疗癫痫病医院哪好

-
未来不可估量只有房山一家上榜房山人的身价
2020-07-08
-
压榨油和精炼油有哪些不同呢
2019-07-15
-
奥尼尔对针灸情有独钟
2019-07-13
-
西方医界认为中国针灸治疗不育效果显著
2019-07-13
-
猪獠参的功效与作用
2019-07-07
-
白蝶花的功效与作用
2019-07-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