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药方剂

高级阶段功夫

中药方剂  2020年02月15日  浏览:4 次

摘要:高级阶段功夫,是经过长期的修炼,极其熟练地掌握了初级阶段功夫,“听”、“问”、“拿”、“放”运用自如,习惯成自然,形成条件反射,像是有了自动化程序的软件,遇到情况,不加思索,闪念之间,自如应对,如同乒乓球手接球反击,骑自行车的人握手把掌控方向那样。

属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汪永泉老师幼年随父跟杨健侯学习太极拳,拜杨澄甫为师,又常受杨少侯的指教,得到两代三位大师的真传。经过几十年的修炼,太极功夫造诣高深,有继承,有创新,对传承、发展杨式太极拳作出贡献。汪传杨式太极拳(以下简称 汪传 )很有特点,他留下的宝贵遗产有待发掘、传承、弘扬。

汪老师说: 学习一种拳术,跟一个老师学拳,都要先了解其特点,抓住特点,才能学得好、学得快。 汪传 特点很多,方方面面,各个层次都有,需要先抓住 他传 所缺少的、主要的特点。笔者现以 汪传 最具特点的功夫 以 中 碰 中 为题,略述己见。

汪老师太极功夫高超,主要表现在:不论对方身形、手势、姿势、来力如何,只要一接手,立即把对方弹击出去,正如通常所说的, 周身弹簧力,开合一定间 ,对方 如钱投鼓,如球碰壁还 。特点是被击发的人不感到肌肤疼痛,有时还觉得舒畅。在交手过程中,不发生强力 顶牛 ,互相撕扭、拉扯、推杵等较力现象。现略举数例。汪劝说一青年按顺序排队,对方举扁担迎面打来,汪一接招,立即把他弹抛出两米以外。汪坐在饭铺吃饭,不接受小贩强卖花生瓜子,对方举手就打,即刻被汪反击出两排饭桌之外。笔者曾见,汪坐在藤椅上,屈两小臂在胸前,前后摆动腕手,把对面听劲的人弹击出两三米远。汪坐在椅子上,来访的人在对面站定骑马蹲裆式。汪抬一只手臂,用两指点弹对方上臂外侧,使他横跳出两步远。这体现出杨少侯用两指弹人的功夫。

汪老师这种功夫是他高超的各种劲法集中的体现,他总的概括为:以 中 碰 中 。 以自己的神、意、气的中心,碰击对方的中心。不是直接碰,而是通过气球去碰。这里有二个要素:一个是 中 神、意、气运行最后击打的 靶的 ;是神、意、气运行的方式 气球。二者都具有不同于 他传 的特点。

碰 中 是 汪传 技击的特点。 中 是击打对方身上的一个特定的点。技击要想取胜,选择打击的点十分重要。打哪个点,武术界有不同的路数。如有人主张对方哪里紧就打哪里。 汪传 从把对方视为一个整体考虑,认为打对方身上一个特定的点能有效地打动他。击一点而动其全身,有 四两拔千斤 的功效。 汪传 称这个点为 中 。

中 是 中心 的简称。中心这个词的本来含意是 跟周围距离相等的位置 。太极拳的 中 ,属内功范畴,有特殊的内涵。它是神、意、气的中心,发劲之本源。对方的中心在劲源上,是劲源上的一个特定的点。视对方劲源为一个球体,球面上有阴、阳、虚、实之分。上面有若干点,顶点是阳、实,有阻力,称为重心。顶点周围是阴、虚,没有阻力,中心就在其中。

汪老师提出,要分清中心和重心,不能稀里糊涂地发劲儿。从理论和实践上明确中心和重心的区别,这是汪对技击功法的发展。

中心不是固定的,中心在劲源上。劲源因对方的身形、手势、姿势、功力的不同,而位置不固定,中心,当然不会是固定的。中心存在在一定的范围内,大体在对方前后的两条虚线上。

发劲儿要击发中心之侧。汪老师说: 意念在对方的 中 奔向上死点或下死点。 拿到 中 以后,击发上死点或下死点。 发劲儿技击的点不外有四种:对方劲源的上、下、左、右, 可以不拘于考虑上死点、下死点。 具体的打法有绝命点、上死点、下死点、丹田、 、尾闾,等等。这些都是发点。

发落点对即成功 。击发发点以后,要奔向落点。汪老师说,意念在对方身体上找出路,走出对方身体,到达他身外的某个点。这个点是 手达不到的 , 中间要走空 ,这个点叫 落点 。

找 中 、碰 中 、击发 中 ,必须把意气渗入对方体内,通过气球运作, 听 、 问 、 拿 、 放 来实施。对方身体外部的一些标志,如胸口、纽扣等,可以作为神、意、气运行的参考系,在导向方面起辅助作用。前提条件是,要有内劲儿能渗入对方体内。

气球运作是汪永泉独特的功夫,太极拳属内家拳,注重神、意、气的运行。在神、意、气运行的具体方式、机制上,各个分支不尽相同,各有特点, 汪传 神、意、气运行的方式是气球。

汪老师讲过一个事例。他的一个练杨式太极拳的比试。二人刚一搭手,对方立即被碰弹出去。对方很诧异,听不懂劲儿,便问: 这是怎么回事儿? 汪笑而未答。笔者请道其详。汪说,自己用的是从师爷健侯处学来的气球功夫。对方端着硬的平圈来碰,一下就被碰到 中 ,跳了出去。

气球是 汪传 的内功术语,不同于一般气球的概念,有它特殊的内涵,它是神、意、气存在的一种方式。

意气松散(s n)圆形成空、虚、散的气球,就能养(生),就能有(内功)。 这是汪老师对气球功夫的简要说明。

全身都有球。设想自身是个大气球。大气球之中还有小气球,手中捧着球,脚下踩着球,全身处处都有球,这同一般讲太极拳的球是很不相同的。

手中气球,无论手心朝向,始终持有。气球可大可小,大如网球,小如小米,功夫越高,球体越小。

气球的特点是 空、虚、散 , 无边无沿,摸不着,看不见,能,能技击 。那种实、硬、聚的,有边有沿,摸得着,看得见的,不是 汪传 的气球。

气球的形成是意气的舒散,不是筋、骨、肉的撑胀。

气球习练的方法是意气从中心向外 松、散、圆 。 松、散、圆 同 松、散、通、空 的说法是一致的。前者强调 圆 。松是最基本的,没有松,就没有散、圆。松的前提条件是静,先要心静。意气从头向下松到脚下;还要从脚向上松到中心;再从中心向四周松,这叫作散,散成气球。散是 汪传 特有的功法。

散的方向是上、下、左、右,四面八方的,不是单一的,平面的。有的理解散的方向只限于一个平面的方向,忽略了四面八方其他方向,这全面。汪老师讲散时,曾举石子投入水中,引起水波平面扩散的事例。这只是讲散的一个方向。他还讲过,石子入水后,旋转下沉,形成涡轮形圆圈,这是散的另一个向下的方向。其实水,还向上溅起圆形水花,是另一个方向。要防止一叶障目,认识偏差。

散成的气球是立体的、三维的,不是平面的、二维的。 汪传 说的圆,包括平圈、立圈、斜圈,肩圈、腰圈、胯圈等等,都是在立体的气球之上存在和运作的。脱离球体,孤立、平面地去理解、运作圆圈,这和 汪传 功法大不相同。

气球运作形成全部功法,包括知己之功、知彼之功。

气球涨缩、旋转、进退、静止,形成各种动作、姿势、功法和套路。

气球大小配合运作,实施各种技击功法,其中手中气球功夫,是汪老师的绝技。

汪老师说,跟他学拳比较难,他进行技击,主要用手势,很少动身形。把劲源移到手上,手中气球代表 中 ,实施各种功法, 手中有八卦 , 掤、捋、挤、按、采、挒、肘、靠都在手中行 。 用手中气球技击快捷、厉害 。

以下列举几条例子。

1、引进落空,合即出。手中气球旋转,对方来力在接触点上碰到侧,改变方向,失空。 来力不过腕 。这叫对来力 不要 。或者球向一个方向旋转,放掉部分来力。再向相反方向逆转,找到合适的点,借留下的部分来力反击,这叫 又要,又不要 。汪老师经常用此法。

2、渗内劲儿入对方体内。二人的劲儿抵触,我手中的球旋转,避实就虚,从顶点之侧, 找缝儿 , 叫开门 ,把内劲儿渗入,沿来力劲路逆上,直奔劲源。

、掌控击发对方的 中 。意气抵达对方劲源之后,手中气球通过接触点,在对方劲源上运作,分辨阴、阳、虚、实,确定重心、中心,发点、落点,上死点、下死点,击发中心之侧,为内劲儿找出路,等等。

4、掌控劲路、方向。发劲儿击发,靠手中球转动,变点、变劲儿,准确地击中对方的 中 。

5、发凌空劲儿。一只手拿住对方的 中 ,另一只手把手中气球抛出 虚射 对方的 中 ,这叫 气球拽(zhuāi)人 。

汪老师说,以 中 碰 中 的功夫有二个阶段。

1、初级阶段:通过 听 、 问 、 拿 、 放 ,找 中 ,确定 中 ,击发 中 。

2、高级阶段:自己意气放松,形成气球。不去找 中 ,让对方把他的 中 送上来碰。无论他碰到气球的哪个点,都被碰到他的 中 之侧,碰回去。这叫作 气球崩人 , 用(动)想法儿发人 。汪老师的功夫就达到了这个高级阶段。

高级阶段功夫,是经过长期的修炼,极其熟练地掌握了初级阶段功夫, 听 、 问 、 拿 、 放 运用自如,习惯成自然,形成条件反射,像是有了自动化程序的软件,遇到情况,不加思索,闪念之间,自如应对,如同乒乓球手接球反击,骑自行车的人握手把掌控方向那样。汪老师说: 要凭一种感觉,这种感觉难练 。事实证明,这个阶段的功夫是可以掌握的。只要认定目标,经过长期艰苦修炼,有志者一定能够攀登到高峰,为发掘、传承 汪传 杨式太极拳,为保护、弘扬祖国传统文化贡献力量。

 


泻热导滞,润肠通便。用于热结便秘,长期卧床便秘,一时性腹胀便秘,老年习惯性便秘。

精神焦虑抑郁消化不良的原因
上海男科专科医院
上海中大肿瘤医院在线咨询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