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起点学针灸分形原理
中医诊断 2019年11月11日 浏览:6 次
摘要:对腧穴理论的认识简直如一头雾水。因为太多内容,都划归“经验”范畴,想尝试去探索腧穴规律的努力,基本是徒劳的。其中有一个穴,至今记忆犹新——尺泽。 治疗的第一步是选择治疗点。在一个面上,无论是平面还是曲面,确定一个点需要两个坐标,一横一纵。如果纵向坐标是经脉,横向的坐标是什么呢?
熟悉理论的朋友或许会想是络脉。不错,《内经》中确有纵者为经,横者为络的思想。不过,从事针灸临床工作的朋友多有这种体会:络脉对针灸临床的指导价值,远不如经脉,更无法提升到用来确定治疗点 横坐标 的高度。为了不与惯用的经络概念相混,无疾这里强调 经纬 ,作为确定针灸治疗点的标志。
在地球仪上,某一条连接南北两极的经线,和与经线垂直的一条纬线交叉,就可以确定一个点的位置。有意思的是,在地球仪上,同经纬的点,除赤道外,都有两个。一个在南半球,一个在北半球。不过,反观人体会发现,人体比地球仪要复杂得多。更像一棵树,有干(躯干)有枝(肢体)。如此树形结构中,地球仪式的纬线系统已经不太适用。要认识这种纬线,我们需要引入 分形 理论。
分形的发现,可以追溯到1967年《科学》杂志上一篇论文,《英国的海岸线有多长》。作为现代数学领域的重要发现,分形理论已经广泛应用于社会学、管理学等众多学科。有兴趣深入了解的朋友,不妨自行参阅相关书籍。
这里想说的,只是分形理论中的一点:自相似原则。所谓自相似,即物体的局部与整体在外形上相似,菜花就是典型的自相似物。自相似是自然物的重要特征,一些貌似完全不规则的事物,比如海岸线、山脉、云,都符合分形理论的自相似原则。
对人体而言,自相似同样无处不在,如现代医学发现脑的表面、小肠、血管、支气管等结构都有自相似性。换从中医针灸的角度,又会发现怎样的 自相似 呢?
从整体外形看,人体包括头部、躯干和四肢。如果只看手腕以下的部分,包括手掌和五根手指,则局部外形与整体一致。再仔细观察,躯干背部有脊柱支撑,手背浅层也都是掌骨;躯干前方主要是柔软的腹部,手心处则是柔软的手掌。四肢各有三个大关节:肩肘腕、髋膝踝,四根手指也各有三个关节。
如果站在这种分形的基础上,手与整个人体之间就可以大体形成一一对应的关系:手掌对应躯干,拇指对应头部,食指、中指对应上肢,无名指、小指对应下肢。
这种对应关系,对认识针灸腧穴理论非常重要。比如手心劳宫穴是急救醒神的大穴,如何认识?单从经脉角度,劳宫穴处手厥阴经,与心脏相关。但手厥阴经腧穴众多,为何独以此穴堪重任?从分形角度,会发现劳宫穴在手掌部所处的纬度,与心脏在躯干部所处的纬度基本一致。这样无论从经的角度,还是纬的角度,劳宫穴都与心脏直接对应,其效力或即与他穴有别。
以上所举仅为一例,或者说只是分形的一种方法。假如把分形的范围再向外扩大一圈,以肘关节为起点来观察,又会有怎样的发现呢?
小臂后缘有尺骨贯穿上下,与背部脊柱相近;小臂前缘的桡骨在上部可及,下部则被丰厚的肌肉覆盖,与胸廓骨架在外,腹部柔软的外形相近。此时手指的位置不再突出,不妨做握拳状观察。
腕部狭窄,拳部则膨大的呈半球形,与颈项部狭窄,头部膨大的外形相似。如此则肘关节附近肌肉丰厚处对应腰腹部,手腕处对应颈项部,手对应头部。与上述以单手对应整个人体不同的是,此时须将两拳拳心相对贴紧,同时将小臂贴紧,对应的才是整个人体的头和躯干。
这个分形结构对认识腧穴的位置与主治帮助很大,这里不妨先举几个例子。当双手握拳相对,虎口所在的纬度区,与面部在整体所处的纬度区一致。合谷穴在虎口正中,其所属经脉为手阳明,又刚好经过面部,如此横竖都和面部相应,无怪乎 面口合谷收 。
又如列缺穴在手腕前方,从纬度上与咽喉部相近;从经脉角度,属于手太阴经,与肺脏相合,也和咽喉部联系密切。所以临床遇到咽喉干痒痛引起的,针列缺常获佳效。再如内关穴,在手腕内侧两筋之间,从纬度上看,与心脏的位置大体相应;从经脉属手厥阴,同样与心脏关联紧密,这为内关治疗心胸疾患提供了一个认识角度。
无疾读大学时,对腧穴理论的认识简直如一头雾水。因为太多内容,都划归 经验 范畴,想尝试去探索腧穴规律的努力,基本是徒劳的。其中有一个穴,至今记忆犹新 尺泽。本是手太阴经的穴,治疗肺病理所当然,但老师讲解时提到一个特殊的应用:三棱针放血治疗急性腹泻。
无疾当初对此完全无法理解,请教老师,也只讲是 经验 。又有从 肺与大肠相表里 解释的,但手太阴经十余穴,为何他穴,包括胸部穴均无此效?直到 纬 的认识逐渐形成,这个谜团才彻底解开。从上述分形结构中,尺泽穴正对应腹部。
学习腧穴的另一大困惑在于,针灸学中强调经脉的作用,所谓 经脉所过,主治所及 。但同一条经脉上少则数个,多则数十个穴,如何区别各穴的主治特点?
仍以手太阴经为例。如上列缺、尺泽,二穴均处手太阴经,理论上都可以,那么遇到咳嗽,究竟该选列缺还是尺泽呢?难不成每遇到一个患者,都需要逐穴尝试?
加入 纬 的概念,这个问题就有了答案。从纬度考虑,列缺对应的是咽喉部,而尺泽对应的是腹部。也就是说,如果咳嗽的出现,是从咽喉痒痛等症状引发,首选列缺;如果咳嗽兼见腹部症状如腹胀、腹泻、便秘等,则首选尺泽。以此为例,则针灸选穴可以有基本的法则来遵循。
需要注意的是,与 经 恒常不变的特点不同, 纬 则是灵活多变的。比如上面提到的劳宫穴,在从手腕开始的分形结构中,对应的是心脏;如果在肘开始的分形结构中,对应的则是脑(实际上,这一点非常有助于理解劳宫穴何以成为急救醒神的大穴)。
也就是说,同一个部位,在不同的分形结构中,对应的内容可以是不同的。即使是相同的分形结构,如手,同一部位对应的内容也可以有区别。上面提到以拇指应头四指应肢,如果换一种方式,以中指应头,食指与无名指应上肢,拇指与小指应下肢,以掌根应小腹,也未尝不可。
如此灵活多变,对针灸临床来说,有利有弊。利在于,临床病症变幻无常,没有灵活机动的选穴思路与方法,很难应对自如。弊在于,太过灵活,缺少定法,不但初学者学习困难,医生的经验总结和交流也会遇到障碍。利弊相权,如何应对?对于初学者,无疾的建议是,首先掌握一两种常用分形模式作基础。
或有朋友说,何必讲什么分形?中国自古就有天地大太极,人体小太极的思想。中医理论的整体观,讲的也是同样的道理。不错的,无疾这里用分形理论想要表达的内涵,本质上与大小太极之说无异。
不同的是,太极说讲的更概括,更趋近于道层面的解释。而针灸作为一门技术,必须落实到法与术的层面,才可以操作。分形理论,从形入手,有理可循,有象可考,大则放之于周身,小则收之于肢节,可按察可操作,是将道演化为法与术的可靠途径。
又或有人说,全息理论不是已经很好地解释了这个现象吗?又可以很好地指导针灸选穴,在针灸界内也形成了一定共识,何必再立新说?按照全息说的观点,人体每一段独立肢节,都包含了整个人体的全部信息。同样站在道层面理解的话,全息与太极、分形的均一致。但落实到操作层面,还是会发现一些问题。
全息说的提出者张颖清先生,经常举一个例子来说明全息的普适性,即第二掌骨上不同部位,与周身结构间存在一一对应关系。问题是,为什么是第二掌骨,而不是第三第四?站在临床应用的角度,不同掌骨能取得同样的治疗效应吗?面对近乎无数种可能性,作为针灸施行者,该如何选择?结果是,注重全息者往往把自己的注意力集中到某一个较小的区域,比如耳朵,略有见树木不见森林之嫌。
相比之下,分形有小大,大者如肘以下,小者如腕以下;与经脉理论结合,一经一纬,令临床确定治疗部位有章法可循,对传统经脉腧穴理论的兼容性也更好。不过,在某些特定领域,如耳针,全息说仍有自己独特的优势,为分形理论所不及。
深入对比两种学说会发现,全息说讲的是一种无差别的部分 整体对应关系,分形说则有大小次第可循。
以上肢为例,分形结构可大体包括四级:一级结构,即肩关节以下,以手应头,以小臂应胸,大臂应腹;二级结构,取肘关节以下,以手应头,以小臂应胸腹;三级结构,在腕关节以下,以手指应头及四肢,以手掌应躯干;四级结构,以中指为例,则第三指节应头,第二指节应胸,第一指节应腹;四级结构,在拇指则以第二指节应头,第一指节应胸腹。
全息说强调的是每一段肢节均与整体相应,也就是说,第二掌骨对应头胸腹,无名指第一指节对应头胸腹,小臂、大臂同样分别都对应整个人体。站在针灸临床的角度,从确定治疗部位对经纬的需求出发,有次第的分形理论,较之泛化的全息说,往往有更明确且实用的指导价值。
清热解毒,消肿散结。用于肺炎、阑尾炎、蜂窝组织炎属热毒壅盛证候者,并可用于癌症辅助治疗。
怎么自己做微商城小孩流鼻血是什么原因
微信 小程序怎么做

- 上一篇: 水晶猪蹄的做法
- 下一篇 乳腺结节占位是什么病
-
管理替谁说话事件追踪调查进展仍是谜团
2020-09-16
-
中医教您怎样快速瘦肚子
2019-07-16
-
中医推荐女性锻炼各期有别
2019-07-16
-
刮痧疗法禁忌症
2019-07-15
-
经期吃酸味食品可以滋阴养血吗
2019-07-05
-
喝中汤药可以让其中女人神采飞扬
2019-07-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