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医诊断

一路向西徒步走袁林节能

中医诊断  2020年09月27日  浏览:6 次

一路向西 徒步走袁林

午后,闲来无事,随漫步于洹河南岸,一路向西,沿途观赏着两岸美景,心情无比愉悦,边走边拍,不自觉中,来到了安阳桥北,干脆,心血来潮,何不袁公林处走一遭。

袁林,也称袁公林,位于安阳洹水北岸之太平庄,南临洹水,北望韩陵,东接御道,西依京广。是第一任总统袁世凯的墓地所在。1916---1918年由民国政府筹资兴建,占地近139亩(约合92,713平方米)耗资约72万元。袁林建筑群仿明清帝陵建筑形制而规模略小,袁氏墓冢则仿美国第18任总统格兰特濒河庐墓的形制修成,为内包水泥,外砌石墙的独特欧式风貌。照壁、牌楼、碑亭、东西配殿、景仁堂、墓台等建筑,以神道为中轴,分布其间,布局严谨、错落有致,既承袭我国传统建筑规制,又吸取西洋建筑风貌,形成了中西合璧、风格迥异的陵园建筑特色。现为河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也是我省仅存的少数几个官式建筑群之一。

这里是袁林的照壁墙。

1916年6月6日,袁世凯在北京病逝,6月28日起灵运回彰德洹上村,8月23日出殡,葬在他五年前自择茔地—原小辛庄村北(现袁林)

照壁上的黼黻图案此茔地,由河南省巡按使田文烈负责建造。施工中,由洹上村火车站修了一条通往茔地的临时铁路,将建材运到工地,历时两年竣工,耗银150万两。袁林建筑集明清皇陵和西洋墓葬之精华,在我国陵园建筑史上堪称一绝。

照壁正面照壁背面墓区南端首,是一堵横亘东西的照壁墙,长62米,高7米,厚一米,上边绿瓦扣顶,北边壁内刻有5个墓微。现在又重新修了一次。记得原来上面还有很多枪眼,是第三次解放安阳时留下的。

向北是一条宽11米的砖铺神道,行350米到达玉带桥(也称马鞍桥)桥南路西有三间西屋,称为西耳房

玉带桥(也称马鞍桥)照壁墙北上80米处,是向西通向洹上村的坟路(即神道)全长900米。

牌楼门下玉带桥北去,是一个高8米的牌楼门,为中西合壁式的建筑。

牌楼门下玉带桥北去,是一个高8米的牌楼门,为中西合壁式的建筑。

石象生东西两侧分别矗立六角形望柱,上刻苍龙、猛虎、猿猴、雉鸡及山、火、日、月、星、辰等100个图像,文官武官碑亭墓碑四周环绕汉白玉雕栏,四角柱头有四个狮子。望柱后,东西两侧分别立着遥相对称的石象生,有石马、石虎、石狮和文官、武官,形象逼真。

上书大总统袁公世凯之墓

景仁堂神道北为碑亭,内伏卧一只重达20余吨,张口吐舌的巨型石雕赑屃(传说中的一种动物,像龟,旧时大石碑望柱、铁门及墓微的石座多雕成赑屃状)背驮一块大墓碑,高55米,碑正面刻有大总统袁公世凯之墓字样,为袁世凯生前好友徐世昌所书,墓碑背面无字。

风磨铜鼎炉,用于祭祀袁世凯的法器。

墓台碑亭北是景仁堂的堂院,大门为三进。整个堂院呈长方形,院北为景仁堂,是祭祀袁世凯的地方;重脊飞檐,四坡歇山,在5米多高的绿瓦红墙环抱之中。堂院东西均为厢房,其建筑风格和明清皇室相仿,雕梁画栋,精致恢宏。

民国政府办公,产。

木枕。

鼻烟壶 烟斗 称。

景泰蓝瓷器。

祭祀用礼服。

袁世凯时期的国旗。

大总统服。

龙袍。

袁世凯在洹上钓鱼时的蓑衣。

洹上村横石。

袁世凯生父袁保中(1823—1874年)娶妻刘氏,生有两男(世敦、世昌)两女。又娶继室刘氏(偏房,也称妾)生有四男(世廉、世凯、世辅、世彤)袁世凯乃继室所生,行四,所以人称袁世凯为袁老四”当1902年10月,袁世凯由直隶总督任上请假扶其生母灵柩(1901年病逝)回项城安葬时,袁世敦坚守封建社会妾不入坟”的俗礼,不准这位庶母刘氏埋入主坟正穴,只准附葬在坟所的地边。二人争执多次,袁世敦拒不让步,袁世凯只得另选新坟地葬母。致此,袁世凯发誓,今生今世再不回项城,永远与长兄世敦断绝往来。

袁世凯在解职前,曾在辉县、彰德(今安阳)等地购置了大量土地,其中含有彰德北效洹河北岸天津盐商何炳莹的一座别墅。1909年1月,袁被解职后,带了两个姨太太到辉县暂住填补部分市场空白点。随后,偕长子袁克定来到彰德,经过几天寻查,认为这里不错(何氏别墅)前有洹水、右拥太行、左瞰平原,旁有京汉铁路贯通南北,信息灵通,可坐观事变,待机复出。此间,袁世凯又请来卜占术士观看了盐商何氏的原宅,卜占术士说:此地是地处天然的宝地,贵不可言…等语。袁世凯随即令其长子袁克定着手修缮、扩建何宅—洹上村。于同年5月由辉县移至彰德。又经年余建造,将洹上村建成了既有西洋风貌,又有苏州园林特色的豪华巨宅。

洹上村的兴衰。

袁世凯被罢官后,隐居在安阳洹上村,这是一座既有西洋风貌,又有苏州园林特色的豪华巨宅。

一 、洹上村。

概貌。

洹上村是袁世凯为他住的地方起的村名。众称袁宅或袁寨此宅,东西长约320米,南北宽约260米,四周有7米高,077米宽的砖砌寨墙,四角均有两层楼高的炮楼。大门设在南寨墙正中,有门楼,门口上方镶有一块横条石,上刻洹上村三个大字,此为袁世凯手书。两扇红漆大门上矛头对准中国的理由是一位熟悉调查内情的人说,各有81个铜制泡钉,一对饕餮门环。门洞深邃,宏伟壮观,从外边看,俨然象个小城堡。

进入南大门,两侧各有三间房,为门卫、传达所用。向北是大道,大道直通果林区边沿的东西道路。院的北部(约占院内面积的四分之一)为果林区,栽有桃、梨、杏、枣等果树。村内西南部建有三组群房,为家畜家禽、勤杂人员、驻军(马队一营)等居住。

进南门向西通过二门,北边为袁世凯及其妻妾的九个四合院,门前约15米外建有一照壁墙,此墙距南寨墙约30米。

九个四合院,可用井字形来形容,即先写个口字,把井字填入其中,即出现上下左右各三列、行的口字,一个口字代表一个院。正如袁克文在《洹上私乘》一文中所述三行九宫院各院大体相同。正房5间,两厢房各为三间。三行各中间院的正屋是川堂(即过厅)前后通行。各院由长廊环绕,相互连通,方砖铺地,平整易行。院的东北部建有五间两层高的小楼,设为佛堂,也有人称为书院。

九个四合院的西侧,南北建有数间小房,为食堂,警卫及勤杂人员所用。这里可以通过间道进入四合院。

进南门,中间是林荫大道,在林荫大道北头路东,建有一个人造石山,为小河的源头,石山向南建有一条小河,接近南门时向东拐弯,流至东南角假山脚下,河道上窄下宽,下游宽处河中心建有垂钓亭,乘舟可登亭钓鱼或小憩。河水清晰,游鱼穿梭,青翠荷叶浮出水面,令人心旷神怡。河尾处的石山,多为珊瑚奇石垒砌,山中多洞,且弯弯曲曲,从一洞进入,从另一洞口走出,使人有进入深山密林之感。

垂钓亭西北的河北岸,建有电灯房,房北有一眼水井,井水用抽水机通过地下管道潜流到河道北头的石山中,水从石缝中流出形成泉瀑入河。

河道以东为花园,取名养寿园园中楼堂亭榭的楹联匾额,如养寿园洗心亭五都草堂乐静楼等,均是袁克文亲笔书写,字体俊美。园内百花绽放,蜂蝶飞舞,香溢四射,入境耳濡目染,如入仙境。

花园东侧,是一宽大广场,有蓝球场、排球场及练操场。

此外,寨西中部以北,建一花园,花园北边建一仓库,人们称为西仓库”寨东北部建一大仓库,称为东仓库”库南建一兵营,供部队居住(马队二营)

二、鼎盛时期。

袁世凯的主要政治资本,就是由他所组建的北洋军队。袁在洹上村住下后,北洋军的上层人物,如徐世昌、冯国璋、段其瑞、赵秉钧等,经常轻车简从,来彰德向袁请示机宜或报告信息。

1911年10月11日,恰是袁世凯52岁寿辰,正当他在养寿园受贺时,突然接到武昌爆发辛亥的,宴席上的宾客都相顾失色,袁也惊恐不安,立即撤去酒席,遣散众人。

回到休息室,袁经过反复思虑,立刻又转忧为喜,这不正是我袁世凯出山的大好机会吗?现在是中国越乱越好,到时收拾残局的时候,舍我有谁?辛亥爆发后,摄政王载沣先后三次颁发谕旨,复起袁为内阁大臣,让他南下剿抚但袁有自己阴谋,采用各种手段,软硬兼施,凭借北洋势力和的支持,一面胁迫党让权,一面挟制清帝退位,窃得临时大总统职位,建立起地主买办联合专政的北洋军阀政权。

在北京就任第二届临时大总统的袁世凯1913年,他指使人刺杀宋教仁,并在取得善后大借款后发动内战,以武力夺占由党人控制的地区。后又解散国会,篡改约法,实行。1915年5月接受提出的企图灭亡中国的《二十一条》12月宣布改次年为洪宪元年,准备称帝。因蔡锷等在云南发动护国战争,并得到广泛响应,1916年3月22日被迫取消帝制。旋在全国人民声讨中忧惧而死。

袁世凯在任大总统的两年多时间里,也是洹上村最鼎盛的时期,那几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袁世凯在彰德地区的年租少说也有几十万斤。

袁世凯外出都是坐轿,并固定了四个彪形大汉为轿夫,安阳桥村的郭忠就是其中的一个。袁的高一级的宾客,大多坐马拉轿车,郭家湾的刘光清、刘彬、刘让就当过车夫,这种车就有6辆。一般客人,都坐人拉车或洋车。

袁世凯东山再起后,其家显赫一时。洹上村曾驻有马队一营和马队二营护卫宅院。袁氏家人倚势凌官欺民的事件时有发生。安阳习尚刚朴,自袁侨居,士人鲜与往还者,至是更视洹上村为巨阀,行者避途焉《续安阳县志》。

1916年,袁世凯病世后,洹上村的景象也颇受影响。但由于产生的以黎元洪为总统、冯国璋为副总统,段祺瑞为国务的北京政权,均为北洋军的势力,因此,洹上村仍在较平静中生存。

三、洹上村在火药桶上坐了八载。

洹上村寨外,尚有袁世凯购置的200余亩土地,在洹上村建造的同时,在寨西中部以北,建了一座花园和一个仓库,在寨东,北边建了一个大仓库,南边建为兵营,供马队二营驻防。

1935年,当地驻军的一位史军医,热心于教育,就将寨西花园改为一所小学校,郭家湾的刘恒山老人,当时曾在此校读书三年。

侵华后,在安阳强修飞机场,机场南界仅靠洹上村。鬼子就将洹上村东西两侧的仓库、学校(即花园)兵营全部铲平,并在原地建成了地下仓库。寨西为油库,寨东为库,供飞机使用。惟恐盟军飞机发现这些目标,就在建筑仓库时特意将原有的大树留下,用茂密的树林作为荫蔽物。因此,不知内情的外人,从空中和表面,根本看不出这里存有军事仓库。

洹上村距洹河铁桥近在咫尺,抗战期间,盟军的飞机曾多次到安阳轰炸此桥,但未发现军用仓库的目标。如果盟军的飞机在投掷炸弹时,偏离了方向,或无意中炸了这些目标,那后果是可想而知的。

因此说,洹上村是在火药桶上坐了八载。

四、走向衰败。

1927年4月,冯玉祥的国民军第二集团军出陕入豫,加入北伐军序列,他的部队(孙连仲部)赶走了奉军,占领豫北,并进住洹上村。1928年6月,北伐战争结束,北洋军覆灭,从此,洹上村走向了衰亡之路。从那时起,袁林办事处的招牌也就移到了裴家巷东头路南21号,袁氏小宅。直到安阳解放。

1928年7月,冯玉祥指令,用袁世凯洹上村旧宅为校址,兴办中学,由河南省政府派员筹办,定名为彰德高级中学”1931年,该校由河南省教育厅接收,改名为河南省第二高级中学”开封为一高

1947年5月,解放军第二次攻打安阳,5月9日包围了纱厂和袁宅。12日对袁宅发起强攻,敌40军117团炮兵营投降,残敌退入郭家湾。此战,炮火摧毁了洹上村的5间房屋,另有几座房屋不同程度地为炮火损坏。

1947年6,强令安阳中学的学生南撤,洹上村又为敌40军进住。

1948年10月,敌40军南下参加淮海之战,袁宅闲置月余。期间,袁世凯的副管家鲍金堂的老婆,因品,卖掉了洹上村四合院内三座房的房架。同年冬,磁县保安团约600余人进住洹上村。

1949年春夏,解放军第三次攻打安阳,匪首吴荩仁的磁县保安团在洹上村顽守。解放军由袁坟向西南挖沟将洹上村包围,并将地道挖到了东北角炮楼底下,安放上了炸药。4月29日午夜,一声巨响,炸毁了东北角炮楼,敌立即退入到郭家湾村,寨内并未巷战,仅有几发炮弹击中部分房屋。

5月6日,安阳解放。

解放后的洹上村已是破败不堪,少数房屋毁于战火,九个四合院的门窗几乎全部被人拆走(多数为磁县保安团者所为)安阳解放后,市文化局派人进住袁林,但未进住洹上村。当时把洹上村视为无修复使用价值之房,由有关部门负责拆卸处置。有的是领导部门开条,让某些机关拆走,有的买掉,寨墙砖半数用于建造市文化宫。1954年文化宫建成后,还有数万块砖在那里放着,但很快就处置完毕了。院内的珊瑚奇石,全部用于三角湖公园的建设。

至此,仅有40多年寿命的洹上村就此消失。

袁世凯后裔捐献的罗裙。

袁世凯塑像。

由景仁堂两侧的月门穿过,即达袁世凯的墓庐。来到这儿,眼前豁然开朗,这里与前面的景象迥然不同,一派欧式风格。罗马式的大柱子、浑铁铸就的大铁门、青石砌成的墓庐,与前面的建筑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墓台前的大铁门是呈山字形,以浑铁铸成,镶嵌在西洋柱廊式的白石双柱之间。铁门的上端各有一个八角徽章,徽章的中心仍是十二章纹,反复强调着墓主人的独特身份。墓庐作圆形,由三层台阶隆起,周围雕有十二尊石狮,更加显示出了一种威严之势。

一九五二年十月视察安阳时来到袁林,在此休息,并指示要把袁林当做一个反面教材保留下来。

那么,袁世凯的墓庐是怎么样修建起来的呢?据记载,它是平地起墓,像我们平时该房子一样,先打地基再建墓室。墓室分为左、右两个。左墓室用来安葬袁世凯,而右墓室则留给了他的原配夫人于氏。为起到保护的目的,在砖砌的墓室外又加上了一层一米多厚的钢筋水泥作为外框,所以非常坚固。据说,当年整个墓区由藜寨围护,寨外辟渠注水,环绕周遭;寨内松柏梅槐浓荫蔽日,在平旷的洹上一带,的确是一处景致福地。

铜制门坎。

下面这些都是曾被的袁林建筑。

三、四十年代,战乱频仍,袁林多为匪顽占据。到解放前夕为止,景观遭到一定程度的。

建国以来,袁林收归人民。1958年,安阳市人民政府决定,利用袁世凯墓设立安阳市博物馆,并由安阳市博物馆具体负责袁林。1964年阶级教育运动中,在墓地大丹陛西侧添建展览馆24间,占地546平方米。同时又顺沿墓地大门前大丹陛的边沿筑墙围护,正面留门房,形成目前的院落格局。

中,袁世凯墓受到冲击,部分建筑物饰件被损毁,文革后得以修复。

改革开放以来,袁林成为安阳市重要的旅游窗口单位之一,陆续进行了多项维修工程,逐步恢复袁林的原始面貌,特别是1996年后,对袁林的外檐彩画进行了修复,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袁林旧貌。

回顾历史,展望未来,让我们紧密团结在以同志为核心的周围,努力学习、开拓进取、刻苦钻研,为早日实现四个现代化强国的宏伟目标添砖加瓦,共同走向新时代!

宁波白癜风较好的医院
深圳白癜病医院
宝宝肚脐贴撕下来妙招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