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医诊断

藩国王文兴1岁开始读书

中医诊断  2020年07月17日  浏览:3 次

王文兴1 岁开始读书,走马观花看了十本左右。18岁时发现,“真正好东西读一两页,满意度跟读一大部书没两样。”此后十年,他每周读书四五天,每天只读2000字,至今阅读量没超过50本小说。听起来似乎觉得不可思议,可故事却真实地发生着,而且王先生可不是普通人,而是台湾首屈一指的大文学家,在台湾是列入台岛现代文学“众神殿”的第一批大师级作家。

作为一位文学巨擘,能五十年如一日的坚持不慌不忙的阅读习惯,王先生无疑是令人钦佩的。而我们,作为新时代的大学生,在“快餐文化”、“电子阅读”的浸润下,总是追求信息的简洁、明了,不愿意那么费劲的去读一本厚厚的书籍。反思一下我们有多久没有沉下自己浮躁的心,泡一杯茶,安安静静的坐下来读几页书了呢?王先生的精神无疑是我们当代人应当学习和效仿的。

坚持读书的习惯。或许你会说坚持很简单啊,可是坚持读书却不是一件容易事。王先生五十年不慌不忙的读书,听起来貌似很简单,可又有几人能做到呢?一个爱读书的民族才是有希望的。以色列是世界上最爱读书的民族,人均每年读书64本,在以色列,即使是在行乞的乞丐,他们的身边从阿里巴巴集团获得证实:为了让员工安居乐业都会带着每天必读的书。而反观我们呢?我们应该汗颜吧!所以,犹太人的聪明并不是天生的,大量的诺贝尔奖获得者也不是偶然,而是深厚文化底蕴一个小时内的使然。在中国呢,我没有调查过,没有发言权。但情况应该惨不忍睹吧,因为就我自己和身边的人便可见一斑了。我们要坚持读书,“腹有诗书气自华”,在读书的同时提升自己。

坚持自我的习惯。当《家变》受到围攻,当无数人批判他时,王先生依旧坚持自我,坚持自己的见解。不是所有人都扛得住舆论的攻击的,而留下来的都是强者,如王先生。在当今这个生活节奏飞快的时代,还有几个人一直在坚持自己的见解,而不是人云亦云呢?我们从不思考,别人说什么就是什么,微博转发,说说转发,一切都是转发,一眼掠过,再无下文。我们是国家、民族新兴的力量,我们代表者社会最先进的群体,我们要学会在深思熟虑之后坚持自己,而不是随波逐流,在麻木中湮没自己。否则,前路忐忑,民族复兴的希望在何方呢?

坚持慢节奏研究的习惯。一部《家变》写了7年,入选“20世纪中文小说100强”,之后的《背海的人》更是写了25年,王先生真的是把“慢”践行到底了。古人说“欲速则不达”,其实是很在理的。司马迁一部《史记》写了几十年,王羲之几十年如一日的苦练书法,曹雪芹熬住寂寞、历尽心血写就一部《红楼梦》,可见做每一件事都要认真完成,而不是草草略过。如今许多的人一年出几本书,看似很多,可是质量我就不敢苟同了。我始终认为做学问还是要老老实实的,不能投机取巧,否则是不会有什么成就的。

王先生的一切都在一个坚持上,几十年慢慢阅读、笔耕不辍,在不慌不忙中铸就不可企及的高度。或许他不是那么声名斐然,那是因为人家太过低调,可他又会在乎吗?我想不会的,在大师的心中是没有大师的,做学问、搞研究也是永无止境的。

共 1191 字 1 页 转到页 【编者按】全文围绕《快读等于未读》,有感而发,用更多的笔墨叙述了文学巨擎王文兴数十年坚持慢读书的良好习惯,以及受益于慢读书带来的丰厚的文学底蕴,在不慌不忙中铸就了许多人不可企及的高度。本文作者从一个民族复兴需要读书,在当今高速发展的时代,人人需要沉下心来读书,高度概括了慢读书、慢研究的裨益,作者见解深刻独到,字字句句发人深省,带给读者更多的思考,是一篇读后受益匪浅的文章。【:琴声悠扬】

1楼文友:201 - 21:52:09 在大师的心中是没有大师的,做学问、搞研究也是永无止境的。 非常值得一赞,在当今,有多少墨汁淡淡,却好为吾乃大师者,牛毛不胜之人,何可举也。

回复1楼文友:201 - 07: 0:0 嗯嗯,是的。都在利益的追逐中忘却了自己的本心!

宝宝拉肚子严重怎么办
中山白癜风治疗医院有哪些
固原白癜病医院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