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医诊断

如何练好杨式太极拳

中医诊断  2019年11月13日  浏览:4 次

  摘要:分清虚实。练太极拳时要分清阴阳虚实。太极拳的动作每一式中有虚有实,有阴有阳,实者为阳,虚者为阴,阴阳虚实交替变化,应贯穿到太极拳的练习中来。

  练好杨式要管好几大要点,这些要点管好了,也就等于基本掌握了杨式太极拳的练法了。

  首先,练每一个动作时必须先有意识,也就是意识要先于动作。比如「起势」,双手俯掌徐徐上提时,必须先有上提的意识,提到与肩平时,要先有下落的意识,然后两手再慢慢下按。意识与动作要配合上,每一招每一式都是如此。这种意识引导动作的练习练久了,练拳者就会进入一种境界:在夜间,四周静悄悄的,你全身心地投入练太极拳,意识与动作配合上了,全身感到非常舒服,周围没有一点声音,浑身轻飘飘的,好像你不知为你,也不知累,除了太极拳的意念外,其他一切杂念皆无。他常常见到一些人练太极拳时,意识不能先导,动作与意识分离,他说,这是会影响练拳质量的。

  第二,腰带弧形运动。练太极拳要以腰为主,这是练太极拳的人经常说的。不但太极拳的练法讲求以腰为主,中国其他流派的武术、西洋武术以及其他一些体育竞技运动也都讲以腰为主。比如举重,光靠两手臂的力量不行,要靠腰劲。但太极拳用腰跟其他武术和运动的用腰不一样,练太极拳要由腰带动四肢和身体其他部位沿弧形慢慢转动,不是直来直去,每一个动作都由腰来带转,使腰身与脚手的动作连在一起。他以「云手」一式为例说明:「云手」动作的完成靠腰左右转动带动胳膊、手,左右上下弧形转动,带动腿的抬、收、伸,在腰的主宰下,全身各部位都在做弧形运动,不能只动四肢,不动腰,或腰手分离。他再以「搬拦捶」为例说明:搬是腰带右拳左转,接着腰带右手右转,带左手拦出,然后腰带右拳向前打出,不能只是动两手,也不能右拳、左手离开腰的运转而乱动。总之,在腰的主宰下,上下可贯穿一气。

  在腰带动四肢运行时,必须贯彻「劲以曲蓄而有余」的要求。太极拳的动作没有直来直去的,曲蓄有余,在使用时才能够灵活。直了,劲就用完了,会僵滞,易受人制。所以练太极拳时,腿、胳膊、手都不能是直挺挺的,要有一定的弧度,但又不是软塌塌的,软塌不是含蓄,也不圆满、没有气势。

  练太极拳时,腰带弧形转动,速度必须快慢均匀,打一套拳,从头到尾,要式式均匀,不是只某一个动作或一组动作均匀。动作均匀,一动无有不动处,上下也就相随了。

  第三,眼要平视,看到手,但不能死盯住手。太极拳有手、眼、身法、步的传统要求,眼法在练太极拳时很重要。他根据自己的教学经验,针对学生存在的问题,提出要求:练太极拳时,眼必须看到手,但不是死盯着手。眼要随手转,看到手后,眼神要从主手的方向平视出去,切忌板滞和四下野顾。他以「打虎式」为例,有人练这一式时,眼看的方向与手打的方向不一致,拳打向身前,眼却看另一方向。他认为这样不对,眼必须从上拳打出的方向看出去,没有看这打那和看那打这的道理。

  练杨式太极拳一般眼要平视,过去曾称太极拳为「四平架」,其中「一平」是眼平,无论转左转右,或前进后退,眼都要平看。

  第四,分清虚实。练太极拳时要分清阴阳虚实。太极拳的动作每一式中有虚有实,有阴有阳,实者为阳,虚者为阴,阴阳虚实交替变化,应贯穿到太极拳的练习中来。

  第五,动作要做到无过、无不及,要适中。太极拳练起来,过与不及都不对,他用吃饭作比喻:一个人饿了,应该吃 碗饭就饱了,却吃了5碗,这就过了,肚子会撑得不舒服。如果只吃1碗,也不行,那是不及。练太极拳一招一式都要掌握适中这个度,如何掌握这个度,要靠自己的练习和揣摩。

  「轻灵活泼求懂劲。」轻灵不是浮漂,要有沉着,而沉着也不是呆板。如果追求轻灵,一点劲都不用,这不对;追求沉着,用了死劲,也不行,这都属于过与不及。练太极拳一定要把握好无过与无不及这两个关,把好了这两个关,就掌握了太极拳练习的基本要求。

  练太极拳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有的要求要领不是一听就懂、一说就会练的,但是必须要知道该怎么做。方法不对头地瞎练,只会是越练离太极拳的境界越远。

  用于作为病人气雾吸入或表面病灶喷药,对鼻炎、咽炎、急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哮喘、肺部或皮肤感染等有疗效。

儿童眼屎多有什么表现
小孩腹胀不爱吃饭
宝宝健脾胃的食物
友情链接